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台州晚报

乡村婚礼的烟火味道

日期:04-05
字号:
版面:第02版:看点       上一篇    下一篇

吴畅/制图

摆盘

递杨梅

扫一扫 了解更多详情

在台州乡村,每当遇到婚丧嫁娶等大事,户主家里一般都会摆席设宴。一桌乡村宴席,浓缩了人生百态,连接了千家万户。

宴席的灵魂人物,是乡厨。他们凭着厨艺奔走于十里八乡,以口碑在熟客间口口相传。身后,往往跟着一群帮厨,进行洗菜、切菜、码料等辅助工作。

本期“天选打工人”,记者“化身”帮厨,来到路桥峰江街道下陶村沾喜气。在浓浓的烟火气中,看大师傅们如何俘获宾客们的味蕾。

体验说

端了一道菜,差点闯祸

定下乡厨职业体验后,记者联系了中国烹饪技师、椒江区餐饮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亮餐饮管理服务中心负责人王敬良。乡厨这活,他干了近40年。一番商量后,只会煎蛋的记者,被安排做帮厨的活。为此,记者特意办了健康证。

3月27日,下陶村一户人家嫁女儿,在家办喜宴。经得对方同意后,当天上午10点,记者持证上岗。

村中空地上,喜篷、桌椅、碗筷等硬件设施,已经就位。一旁的烹饪区、备餐区,主厨王敬良及副厨程东波,还有9位帮厨来来回回,忙个不停。

能干些啥?“今天,你就帮忙端菜。”王敬良抽空交代了记者任务,特别叮嘱“做事要仔细,不要把东西打翻”。

眼瞅着开席尚早,记者开始揽活。递锅碗瓢盆、搬运喜糖……办一场乡宴,琐事不少,记者见缝插针,做点小活。

看似简单,做起来却一点也不轻松。就拿搬喜糖来说,一桌一大袋,每袋12盒喜糖,估摸着一二十斤重,要从户主家里搬到餐桌旁。短短十几米路,把记者累够呛,来回两三趟后就气喘吁吁。反观一旁的帮厨阿姨们,五六十岁的年纪,拎着喜糖动作干练,脚步轻快。

11点多,临近开席,部分热菜需提前上桌,让宾客们一落座就有好吃的。第一次端菜,记者毫无头绪,傻愣愣地站在餐桌旁。“上菜也有讲究,比如鱼头要朝里”“荤菜不能全放一块,要荤素搭配”“眼睛多看看,及时撤掉空盘子”……热心的阿姨们纷纷支招,记者心里稍微有了底。

酒酿鲥鱼,是记者端的头道菜,需放在导热盘上。电动转盘带着导热盘不停地转圈,增加了难度。紧盯导热盘几分钟后,记者瞅准时机,小心翼翼地将菜往上搁,心中不断默念“鱼头朝里、鱼头朝里”。随着酒酿鲥鱼落盘,记者松了口气。

抬手正要鼓掌,向一旁的同事嘚瑟时,“哐当”一声,一瓶未开封的红酒倒了下来,撞上餐具。原来,记者的胳膊肘不小心带到红酒。幸运的是,红酒和餐具完好无损。观望的帮厨阿姨们也捏了把汗,不停地说着“小心、小心”。

差点闯祸,记者一颗心提到嗓子眼里。担心再出乱子,直接放弃了端菜,回到烹饪区旁“罚站”,偶尔帮着递点东西。

毋庸置疑,这是次极其失败的体验。“不就是端盘子吗?有啥难?”出门前信心满满,端菜后被疯狂打脸。

工友说

越来越“卷”,挣的是辛苦钱

比起记者的狼狈不堪,锅炉旁62岁的王敬良显得格外气定神闲。一口炒锅、几个蒸笼、一把勺,他双手舞动,一道道硬菜相继出锅,引得宾客们食指大动。

淡定的底气,来自丰富的掌勺经验。王敬良小有名气,不少人都愿意找他来镇场子,“上周去三门,明天路桥还有一场。”

单子多,挣的钱也就多。王敬良说,乡厨的收入比较灵活,一般按桌收费,再依据菜量、复杂程度上下浮动。帮工费用及桌椅、帐篷等设备租赁费用,额外支付。

乍一听,乡厨来钱真快。然而,他们不是天天都接单。王敬良说,台州人办喜事,讲究好日子。一个月烧上10多天已是不易。尤其农历五月、六月、七月,由于风俗习惯,办喜酒的人不多。

挣钱时,也不轻松。比如下陶村这场,王敬良和他的团队清晨5点就到现场,一直忙活到下午一两点。其间八九个小时,很少闲下来。

这些年,台州的乡厨行业越来越“卷”,对王敬良这群乡厨也提出更高要求。

“做这一行,要懂得变通。”王敬良说,一个乡厨的水平,体现在烧的菜是否让客人满意。上菜速度、色彩搭配、味道咸淡等,都是考核标准。在台州烧菜,地方特色明显、口味差别大,调味料放多放少、清蒸多还是红烧多,都有讲究。例如温岭人吃得偏淡,他烧菜时下手“轻一些”。

一位功夫到家的乡厨,他的菜单还得推陈出新。“菜品一成不变,食客们也会吃厌。”王敬良说,菜要经常变,变换食材,变换搭配,变换烧法。有什么新菜,他们会学着做。2023年,他代表椒江区餐饮行业协会,去福建参加泉州市外烩理(监)事会换届典礼暨五周年庆典,将特色菜品带回台州。

行业说

从“单兵作战”到“抱团发展”

相比去酒店,不少村民更喜欢在家里办宴席,热闹、实惠。在他们看来,同样的价格,在村里办酒席可以吃得更丰盛。

农村宴席,可以说是村里待客的最高礼遇,也是记者从小就见识的“场面”。一户人家要办宴席,族人邻居都来帮忙。

儿时记忆里,父亲由于烧得一手好菜,多次被亲朋邻里请去掌勺。长大后,父亲工作忙,顾不上了。

与此同时,村里的宴席变化翻天覆地:桌椅从露天门前地搬进喜篷;吃饭的碗筷、一次性杯子变成一套餐具;帮忙的人,大多是专业帮厨;菜品数量从10多道增至20多道,热菜、冷盘、点心一应俱全……

记者见证的这些,亦是台州的乡厨行业变化。椒江乡厨协会秘书长谢安定介绍,以前乡厨“单兵作战”,只负责烧,很多人不收钱,就拿点礼品。后来,越来越多乡厨走上商业化道路,按桌数收费。十几年前,乡厨出现团队化运作,后延伸出“一条龙”服务。如今,不少乡厨还成立公司规模化运营。乡厨、帮厨、礼仪、全套设备、婚庆服务,全包圆了。

“如今的乡宴,无论从场面上看,还是细节上看,都不再是粗犷的。包括空调这些,只要主人家需要,都可以配备。”谢安定说,有些乡宴可媲美酒店宴席。

另外,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乡村家宴聚餐活动次数增多、规模增大,且乡厨游走乡间分散经营,管理难度大。

2020年,路桥在台州率先建立首个乡厨协会;2021年,椒江乡厨协会成立……这些年,台州多地成立乡厨协会,做大做强农村家宴产业,推动农村家宴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仅椒江乡厨协会,在册会员达200多人,具备“一照三证”(营业执照、会员证、厨师证、健康证)。

“性价比高、有烟火气,这是乡村家宴的优势。如今乡厨走俏,一些主人家一定下日子,就开始找乡厨。”但谢安定也注意到一个问题,目前乡厨、帮厨整体年龄偏大。40岁至60岁居多,接力的“二代”很少,乡厨传承值得关注。

行业五问

记者:跟其他地方相比,台州婚宴有哪些不同之处?

王敬良:台州靠海吃海,以东海海鲜为主,农村婚宴的餐桌上鱼虾蟹肉都少不了。像下陶村这场婚宴,我们准备了椒盐鲍鱼、清蒸膏蟹等海鲜硬菜。当然,除特色海鲜外,带有台州姜元素的菜品,也必不可少。姜汁猪肚、姜汁调蛋,一餐下来总有一两样出现在餐桌上。

记者:台州的常规餐标是多少?

王敬良:台州的乡村婚宴,两三千元到五六千元一桌都能做。餐标由主人家决定,不论是家常菜还是生猛海鲜的豪华版,台州的乡村婚宴都能让宾客吃得好、吃得饱。

记者:不同餐标,菜品有何不同?

王敬良:餐标不同,菜品样式会有一定区别。像一千元到三千元的餐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家常菜,考虑到整桌菜的盘数,就不能把预算都放在一盘菜上,所以上小海鲜。餐标在五六千元的,就可以上帝王蟹、龙虾、黄鱼等,增加海鲜的数量,升级到大家常说的“高级菜”。

记者:乡村喜宴怎么收费?

王敬良:台州乡村喜宴的收费分三个部分,分别是桌椅板凳餐具喜篷、婚庆、厨师帮厨。

记者:乡厨可以定制菜单吗?

王敬良:菜单,一般都是跟主家商量后确定的。可以定制,也可以直接包酒席。我也会推荐一些自己的拿手菜,像仔排烧杨梅、喜鹊夏果、核桃调蛋等。

记者 邱琳敏/文 陈琦 陈佳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