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怡 文/图
都说“不时不食”,这个季节,熏艾、踏青、吃青团,才算真正意义上走入了春天。作为我们南方地区的一道传统特色小吃,青团又被称为艾团、清明团子,有甜口和咸口之分,尝起来软糯清香,别有一番风味,更是清明时节许多家庭餐桌上的“宠儿”。
清明节假期已到,大家在品尝青团的同时,该如何避免因过量食用引发的身体不适,同时兼顾健康和营养?台州市立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徐灵芝给大家支招了。
青团虽味美,糖分、脂肪不容小觑
传统青团,主要原料为艾草汁和糯米粉。前者,富含多种矿物质元素以及丰富的微量元素硒,艾草其性微苦、清热解毒,具有回阳、祛寒湿等功效,至于糯米粉,营养价值也非常丰富,具有补中益气的功效,适当食用可以强健脾胃。
青团素有甜口和咸口之分。甜口青团,里面通常会包豆沙、芝麻和猪油,糖油含量较高,蒸煮完后软糯甜蜜;而咸口青团,内馅则“大有乾坤”,各家通常会依据喜好包上笋粒、豆腐干、咸菜、虾皮等,小小一个鲜香四溢,营养搭配相对也更全面。
说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青团这道清明特色美食,营养又健康?其实不然。就拿市面上售卖的青团来说,一个60-80克豆沙青团,热量在220卡路里左右;一个咸口青团,热量在220-300卡路里,连吃两个相当于一顿正餐的总热量,可以说是妥妥的“高能量团子”了。
青团虽然看着清新可口,但糖分、脂肪都不容小觑。“青团外皮的主料是糯米,甜味青团还含有豆沙、芝麻等馅料,含糖多,升糖指数很高,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而咸蛋黄、肉松等‘网红’口味,往往脂肪含量较高,对高血脂人群不友好,也不宜多吃。”徐灵芝说。
肠胃功能差的人,尽量少吃
去年清明时节,45岁的陆女士在超市买了豆沙、榴莲肉松等不同口味的青团,回家后一连吃了四天,结果出现胃胀、反酸等症状,一直不见好转。两天后,陆女士来到医院就诊,医生根据她的情况开了药。回到家,陆女士遵医嘱坚持服药,并清淡饮食一周,身体也慢慢恢复了健康。
豆沙青团、咸蛋黄青团、肉松青团、榴莲青团……从传统到创意,如今市面上的青团品类繁多,每年青团大量上市的时节,我市各大医院都会接诊不少因食用青团不当,导致胃肠负担、消化道不适的人群。
“青团作为一种高糖、高脂肪、高碳水食物,一次性食用过多很容易导致胃肠道负担加重,引发消化不良。”徐灵芝说,此外,青团为糯米制品,质地黏腻紧密,加上油脂较多,不易消化,容易刺激胃酸分泌,所以一些脾胃功能较弱的老人、小孩要注意忌口,尽量少吃。
购买青团时,怎么选才健康?营养专家说,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青团,新鲜很重要,过了保质期的青团一定要“舍得放手”。
如果是甜口青团,尽量选择白砂糖添加量较少的,可以选择含代糖,例如赤藓糖醇、阿斯巴甜等成分替代精制糖的青团。
对于一些成分过敏的消费者,购买时需查看标签上的配料表和致敏物质提示,选择合适的品种,防止致敏物质摄入。儿童群体则最好在成人监护下食用,避免一些误食导致的急性意外事件。
想吃青团又怕长胖,不如这样选
青团作为我国的一道传统性美食,代表了美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因此大家在享受美味的同时,更应该注重饮食健康,根据自身需求和口味偏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青团品种,尽情享受美食带来的愉悦和满足。
食用青团时,一般最好趁热吃。糯米类食品不宜冷食,除了口感变差这一因素外,放冷后的青团也更难以消化吸收。不过,对于有糖尿病、超重肥胖以及高脂血症的人群来说,青团放冷后升糖指数较低,此时吃会更好。
由于青团“糯叽叽”的特性,因此,大家最好不要在空腹或睡前食用,可以当作早、午餐的主食来吃,否则容易加重胃肠道负担。
“此外,青团也不适合与一些刺激性食物或高油类食物同吃,也不建议一次性吃过量。”徐灵芝建议,成年人每天不要超过两个青团,老年人和儿童则建议半个到一个左右。
对于一些减肥人士来说,想吃青团又怕长胖该怎么办?对此,徐灵芝表示,如果想控制体重,不妨选择热量较低的低糖青团。
举个例子,咸口青团可以把内馅的咸菜改成新鲜荠菜、雪菜,五花肉改成瘦肉、鸡胸肉,制作外皮时,糯米粉中可以适当混入全麦粉、奇亚籽、燕麦等,艾草则建议煮熟后简单剁碎,更多地保留膳食纤维。烹饪方式最好选择蒸煮,热量更低也更健康。
“食用青团时,要注意与其他主食进行互换,比如吃了个青团,米饭就可以适当减量,用餐期间最好搭配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或无糖豆浆、牛奶、蔬菜汤等,起到减油腻的作用。”徐灵芝说,吃了青团后,如果觉得过腻,不妨适当饮用普洱茶等,有助于刮油、消化、解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