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店常见,但大家听说过水果选品官这份工作吗?没错,这就是每天都在吃吃吃,还能掌握水果的“生杀大权”的工作。听起来是不是很幸福的职业?实际上,当美食成了工作,水果自由也是一种甜蜜的“腹”担。
本期天选“打工人”,记者来到台州鲜果巴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鲜果巴巴”),“应聘”商品管理部的水果选品官,探秘水果从原产地到市民餐桌到底要闯过哪些“关卡”,才能在同类竞品中脱颖而出。
体验说
边吃边评,选出水果“优等生”
水果选品官,一个听名字就是与水果打交道的工作。一定下本次主题,小伙伴的期待值直接拉满,准备假借工作之名,将鲜果巴巴的水果“洗劫一空”。
鲜果巴巴的公司总部设在椒江洪家,选品的场地就是会议室。一推开门,第一眼就看见满桌子的水果。一筐筐的粑粑柑、一箱箱的蓝莓等待水果选品官品尝打分。
当天的主要测品是粑粑柑和蓝莓,分别有3款和4款。测试开始前,专业水果选品官——鲜果巴巴营运副总邓晶晶设置了一个挑战任务,选出两款水果中公司正计划淘汰的一个产品。
先从蓝莓开始,隐去商品信息后,4款大小不同的蓝莓被现场编号。测试开始,本着来了就得吃饱的想法,记者先猛吃了两把样品。当天的1号、2号样品都是大颗粒的蓝莓,特别是2号样品,其最大的果径超过了24毫米。
“还吃还吃,老师都写完了。你还在1号呢。”就在记者还是比较1号、2号样品时,邓晶晶已经写完了自己的评价,一旁的同事赶紧出声打断了“吃货”行为。
来来回回吃了几轮后,记者也完成了测评,并根据水分、口感、香味等维度进行排序,综合来看1号果径大但偏软,皮厚黏牙,水分足但甜味不明显;2号果径比1号大,两者吃起来差不多,但2号同一盒蓝莓的大小相差过大,品质不稳定;3号是测评中甜度最高的,品质稳定,脆度也不错;4号是测评中果径最小也是脆度最高的,有花果香,甜度略低于3号。
“完全正确,看来你很懂吃。这4款测品的评价跟我写的差不多,特别是2号测品,它的品质波动比较大,我们近期也在计划将这款产品作为淘汰品处理。”邓晶晶说。
虽说记者这个新人水果选品官的样品消耗比较大,但准确率还是不错的。测完蓝莓,立马进入粑粑柑环节。同样,在进行1、2、3的随机编号后,粑粑柑的测评正式开始。在剥皮的环节,记者就一眼看中了3号粑粑柑,橘皮剥开瞬间果香就迸发出来。
在将剥开的1号样品吃完,3号样品剩下1瓣后,测评结果出炉。1号清甜、汁水足、有果香;2号味道淡、水分一般;3号甜、水分多、有果香。
“给你99分,差1分怕你骄傲。”看过记者的“答卷”,邓晶晶表示,2号是公司准备淘汰的品,3号是近期准备上的品。相比起来1号皮薄、果香更足,3号皮会稍微厚一点,但果径大,果肉饱满,汁水更充足。
工友说
水果自由,吃出幸福“工伤”
测评过程中,记者只顾吃水果的行为,与邓晶晶每样只吃一口就能精准写出每个测品评价的专业水平形成了鲜明对比。
“都是吃出来的。从事选品工作,每周两次小吃、每月一次大吃都是逃不掉的。”邓晶晶说,水果行业的选品官看、拿、尝每个环节都会对水果进行打分。选品环节,要从糖度、新鲜度、大小等角度,综合品价比来评判。
现场,邓晶晶向记者展示了糖度检测仪以及测量果径大小的工具。除了标准化的检测,吃进嘴里的体验感也是重要考量指标。
以当天的测品粑粑柑为例,邓晶晶介绍,通常柑橘类产品的口感是带有果香味和一点酸味的,剥开来香味浓郁。甜度高、水分足,咬下去一口爆汁的就能达到“精品”的标准,相对来说酸度高、水分没那么足的,这类品就会降一级,价格也会不一样。
成天水果打交道,对于水果选品官来说水果自由也是一种甜蜜的“腹”担。
选品工作可以说是水果上市前的重要保障环节,及时测评也要及时反馈。就拿今年蓝莓季来说,集中测品时邓晶晶一天要测7个不同品牌的蓝莓,每个品牌都有3种规格参与测评。对于选品官来说,要在样品送到的当天,对21款蓝莓产品进行评测,对比价格、口感等选出对于消费者来说综合品价比最高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在此前鲜果巴巴盲测其他水果的记录表中,专门设置了口感描述一栏,有“清口”“香味可以”“风味好”“稍微有点酸”等记录。
“我们最多的一天测了二十多类产品,不同品类还有不同规格的产品,房间里都堆满了水果。”邓晶晶说,测得多了,胃里的空间全给了水果,连饭都吃不下了。但是每当吃到好吃的水果,大家都会很兴奋,特别是如果这个单品的品价比也高,那就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
在水果选品官眼中,一次高分并不代表永远安全。邓晶晶介绍,在水果销售过程中,她们也会随机抽测,一旦发现品质不稳定的产品就会立马叫停销售。
“就我们的工作来说,这是一个非常甜蜜的岗位,我们也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将甜蜜传递给顾客。”邓晶晶说。
企业说
源头管控,别让黑科技坏了“致富果”
水果,一种身影遍布每家每户的消费品。水果的价格、品质,一头牵着农业、民生,一头牵着市场、消费。
“我们在2016年创立了鲜果巴巴。当时就发现,传统的水果销售模式造成了销售者、消费者、果农‘三输’的局面。”鲜果巴巴总经理李毅介绍,如何搭建良性的水果行业发展生态,让果农的果子更好卖,消费者买得更放心,商家也有收益,成了当时亟待解决的问题。
李毅说,对于商家来说,商品销售要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那么,消费者关注的价格、品质,就是商家需要关注的重点,也就是行业内在说的品价比。
李毅说,在价格、品质两个水果的重要参考维度之上,健康更应该被关注。源头是如何种植的、采摘标准是怎样的,这不仅关系到水果零售行业的发展,更对源头的种植户有着直接的影响,应该被各方关注。
说起水果销售市场发展的前景,李毅也有些担心:“零售、批发等销售端随着水果消费市场的活跃,有着足够的发展空间。但近几年,少数用了黑科技的水果,以及为了好卖不顾水果熟度就采摘等行为,也影响了一部分消费的消费意愿。”
对此,鲜果巴巴在台州设立了专门的检测室,并对各个水果的产区进行走访,采取包园的形式,确保种植户跟着品牌的标准走。
“水果销售企业跟种植户是绑定的,只有一门心思把好水果品质关,才能把消费市场做大,才能把种植业做好。”李毅说,在当下的消费市场,标准化已经贯穿了种植、销售环节。
5年前,鲜果巴巴与临海的几个合作社开展订单式合作种植。“以往草莓多是卖给商贩,为了减少运输损耗,在七分熟时就进行采摘。消费者吃到嘴里,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没有‘草莓香’。”李毅说,订单种植的优势在于,草莓可以在九成熟,甚至九五成熟的情况下进行采摘,通过鲜果巴巴的供应链渠道在最短时间内送往门店,并在当天销售完。
2024年,鲜果巴巴合作的草莓种植户的种植面积约800亩。今年,这一数字预计将快速攀升至1500亩,带动台州草莓种植产业的健康发展。
行业四问
记者:水果销售模式经历了哪些变化?
李毅:这几年,水果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早前因为信息不对称等多种原因,水果行业整体经营情况是非常艰难的。甚至行业还有句玩笑话,“水果吃一半、卖一半,扔一半、还要赚一半。”
而在这两年,水果销售行业也开始引进精细化管理模式,使得整体的销售渠道、销售模式等能够进行高效运作。特别是在将水果批发等理念引入到零售端后,降低水果运输、销售过程中的损耗率,提高商品的周转率。实现以量取利后,就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实惠的商品,对行业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记者:对于消费者来说,希望买到物美价廉的水果,对此你怎样看?
李毅:作为流通商品,水果不需要太过花哨的包装。针对好吃、放心、价格合理这三个维度,鲜果巴巴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战略部署,让消费者花更少的钱、买到更好吃的水果。
记者:水果批发模式是否会冲击传统小店?
李毅:会有一定的冲击。水果销售行业其实是没什么门槛的,传统的夫妻店,一个人进货、一个人销售就能经营得很好。但水果批发模式进入市场,单品的销售价会低于小店的价格,不同水果价格可能低至七折。
在第一波冲击过后,水果批发模式销售的水果量上去之后,采购成本也会进一步降低,进而销售成本也有了进一步下降的空间。在形成良性循环后,消费者购买的水果会越来越有性价比,也能进一步推动行业的发展。
记者:什么才算是好的水果?
李毅:好水果不是买出来的,一定是通过每个环节的精细化管理最终呈现出来的。好的水果是从种植端,甚至再往前追溯的种子、土壤、空气等细节严格把控后得到的。这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理念,世界上有多家批发零售巨头都在使用,鲜果巴巴在将其引进后,也融入日常选品、销售当中。
记者 陈佳杰/文 邱琳敏 王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