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台州晚报

夏风吹走的纸条

日期:03-31
字号:
版面:第06版:情感       上一篇    下一篇

王嫦青/文 吴畅/图

周丽芳手中的笔停滞在一个名字上方:黄俞为。在查阅单位从别市调来的人员名单时,她被这个名字吓了一大跳。这么巧吗?还是同名同姓?

办公室异常安静,被这个名字牵引出的记忆带她回到二十多年前。

1

2000年,18岁的周丽芳高中毕业,经亲戚介绍到镇里一家饭店打暑假工。她每天天不亮起来,洗米上笼屉,蒸好一天的饭。打扫、整理,做好店主一家及自己的早饭。饭毕,洗菜,切菜,上菜,洗碗……每天忙碌而充实,同时她也在等候自己高考的佳音。

一天下午,店里来了一个穿着篮球服全身是汗的英俊少年。他快速点了两盘菜,盛了满满一大碗饭,风卷残云般地一扫而尽。

那天店主不在,周丽芳上前收钱时,少年扬着眉看了她一眼,然后在紧贴着腿的裤袋里掏出一叠湿漉漉的零钱。

“全是汗。”少年笑道。周丽芳感到脸上似有一阵热风吹过,她羞赧地低着头去接钱,每一张都像是带着这个少年蓬勃的气息。

周丽芳后来得知,少年叫黄俞为,是后面林业集团的职工。他经常来店里吃饭,因为有了上次的交集,渐渐地,他们有了交流。

周丽芳喜欢看外国文学,黄俞为便赠她《巴黎圣母院》,他们会一起谈及可怜的卡西莫多。黄俞为听周丽芳谈及自己的出生和理想,会特意给她写一些卡片,鼓励她放下自卑,勇敢追求未来。

在渐进的交流中,周丽芳得知黄俞为的母亲早逝,他自6岁起跟着父亲生活,现在父亲续弦,生活在县城,他考取了公务员,分配在林场。

聊到心之深处,他们相互向对方吐露了一些“秘密往事”。比如,黄俞为小学四年级时,老师要求全班同学写《我的妈妈》,当大家都在奋笔疾书时,他却趴在桌子上面哭了起来。周丽芳在家里经济最窘迫的时候,自己用蹩脚的缝纫技艺修补凉鞋。皮带断了,用线连上,将接口处小心地藏在裤子底下,还偷偷地省下生活费去菜市场买回荷叶花边将旧衣服改造成“新衣”。

他们渐渐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2

有一次,晚饭刚罢,店里突然停了电。当时黄俞为刚好在店里,于是送她上楼。他把外套脱下来,拧成麻绳状,他抓着前端走在前面,她抓着后端跟在后面。把她送到房间门口,他就转身下了楼。

一个真诚且有温度的好男孩形象,那一天晚上毫无预告地进入了周丽芳的梦乡,带着叫人心旌生莲的甜蜜。

次日,她比往常醒得都要早,就到店后面的空地上走一

走。巧的是,黄俞为也在那里晨练。她莫名地感到脸上似有一道滚烫的霞光飞过,正欲转身离开,恰逢黄俞为也转身。两双眼睛对视,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红了脸。

自那以后,他们之间的话好像突然少了,但眼神的交流却多了。周丽芳有时候感到他似欲言又止,于是更热切地等着他说点什么。

夏天的时光飞快流转。暑假快要结束的时候,有一天,黄俞为突然来找她,说自己下周就要调回县城里了。她心里一怔,神情复杂。

黄俞为将一本《苏东坡传》塞到她的手上。书皮被打开过,她顺着鼓起的位置打开,里面附着一张明艳艳的卡片,上面是黄俞为的亲笔:像太阳花一样开在山坡上。

一周以后,她接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3

往后的日子里,他们像被夏风吹散的蒲公英一样,彼此没有消息。

有些人就像是生命中的流星吧,从身边擦过去,掉落在地面,就再也不见。周丽芳以为黄俞为也是流星——一颗纯粹得叫人赞叹的流星。但在十年后,他们在一辆公共车上相遇。只是双方都默契地假装没有看到对方。

他提前下车,下车后还回头来再看一下坐在窗边上的她,他们的目光甚至发生了交集,但他们始终都没有说话。

周丽芳回到家里,从杂物间角落找到那本《苏东坡传》,书身已经泛黄,书角也卷了起来。她再次打开,又看到了那张旧卡片。卡片下面点缀的小荷包坠子有些腐旧了,连着的线由于风化,一拉就断了。小荷包的一角线也裂了。不对,怎么好像还有一张纸。她定睛一看,没错,确实是纸。她小心翼翼地将小纸条抽出来,那个瞬间她惊呆了。天哪!是黄俞为的字迹:如果你愿意继续和我讲故事,记得给我写信。后面是地址。

她的脑袋“嗡”地一下,像突然住进了好几窝乱飞的蜜蜂。她当时居然没有看到这张纸条。这时,她才想起来,公交车上,那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思绪回到现在,周丽芳手中的钢笔依旧停在黄俞为的名字上。没有想到,若干年后,大家进了同一个系统,还有可能成为同事。过去的事情还要解释吗?不,算了吧。当那个夏天的风吹走了那张纸条吧。

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文中人物皆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专家说

心理咨询师 李珍珍

周丽芳和黄俞为的故事,像一首青春的散文诗,暗藏着无数细腻的情感褶皱,也折射出人生路上那些错失与成长。

从心理学角度看,18岁的周丽芳与黄俞为初遇时,少年递来带着汗湿的零钱,让周丽芳“脸上似有一阵热风吹过”,这是青春期对异性好感的本能反应,那种因陌生异性靠近产生的羞涩与心动,是情感萌动的开始。他们分享书籍、交换“秘密往事”,在相互倾诉中建立起深厚的信任,两颗年轻的心逐渐靠近。此时的他们,处于自我认同探索阶段,彼此的交流与理解,让他们在对方眼中找到了自我价值的映照,这是青春友谊升华的重要心理基础。

停电那晚,黄俞为送周丽芳上楼,那根用外套拧成的“麻绳”,成为情感升温的关键纽带。此后,两人眼神交流增多、欲言又止,这是青春期情感懵懂的典型表现,他们渴望表达爱意,却又被羞涩与不确定束缚。当黄俞为调回县城,送上《苏东坡传》与卡片,看似是一次普通的告别,实则是情感的隐晦告白,而周丽芳未发现藏在书里的纸条,像是命运开的玩笑,这一错过,便是十年。

十年后公交上的相遇,双方默契地沉默,是复杂心理的外在表现。周丽芳看到纸条后的震惊与恍然,是对过去错失的遗憾与懊恼。其实,这十年间,他们都经历了成长,这段未曾言说的感情,被岁月尘封,成为记忆深处的一抹遗憾。

如今,周丽芳得知黄俞为将成为同事,她选择不再解释过去,“当那个夏天的风吹走了那张纸条吧”,这不仅是对过去释怀,更是一种成熟的情感抉择。在人生长河里,青春的心动或许只是短暂一瞬,但那些错过与成长,都化作内心的养分,教会我们珍惜当下,勇敢面对未来。

亲情、爱情、友情,如果你有情感故事想要倾诉,请联系我们,电话8851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