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台州晚报

让体育回归“人的教育”

日期:03-31
字号:
版面:第04版:声音       上一篇    下一篇

摆臂练习、划水换气、推墙转身……3月以来的每个周末,台州市宇安体育的游泳池里持续“热辣滚烫”。从白天到晚上,面向体育中考的培训班一个接着一个,泳池里水花飞溅的声响接连不断。(3月20日《台州晚报》第2版)

过段时间,台州各地将陆续开展体育中考。为了尽可能多拿分,学生纷纷涌入体育中考冲刺培训班,部分家长更是不惜重金为孩子再“抱抱佛脚”。这一现象背后,是中考体育分值提升、考试项目细化带来的现实压力,也是教育评价体系与社会心态交织的复杂图景。

长期以来,体育是为国争光的代名词,重视竞技体育、轻视学校体育的现象存在已久,这就是所谓的“体教分离”。在这种背景下,年轻一代的体质健康水平越来越令人担忧。根据教育部的数据,近年来,高中生近视率高达80%,青少年近视率逐年上升;青少年肥胖人数已经达到了5300万人,数量居世界之最;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连续总体持续下降……正是因此,“体教分离”逐渐转变成“体教结合”,再发展到今天的“体教融合”。体育中考改革的初衷,也旨在唤醒社会对青少年体质的重视。正如清华体育名言:“我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然而,当学生和家长为“多拿1分”辗转于培训机构,当多例学生因考前过度“突击”而受伤失分,当体育中考引发新一轮的升学“内卷大战”,“培训热”现象倒让人反思:体育中考改革是否催生了新的应试战场?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体育教育?目的是短期的分数博弈,还是终身的健康习惯?

体育教育不应只是一场分数的“厮杀”,也不应趋向工具化:学生为满分而练,而非为健康而练。唯有让它回归“野蛮体魄、文明精神”的本质,才能真正实现“以体育人”的目标。

化解这一困局,需从政策设计、教育理念、社会协同三方面发力。比如优化评价体系,参考北京等地经验,将过程性考核纳入体育成绩,降低“一考定分”的突击空间,同时探索“基础达标+兴趣特长”的多元评价模式,弱化分数竞争;强化学校主阵地,增加校内体育课时,配备专业师资,通过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学生需求;推动体教融合,鼓励社区、体育场馆与学校合作,提供公益性运动指导。台州体育中心等场所可转型为青少年日常锻炼基地,而非仅服务于考前突击。

体育从来都不是教育的配角,而是人格培养的主战场。学生在运动场上眼中闪烁的坚毅光芒,同伴此起彼伏的呐喊声为他鼓劲,这正是教育最本真的模样。让体育之光照亮每个孩子的成长之路,这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追求与使命,也是构建未来教育生态的“灵魂”所在。

□ 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