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是怎么形成的?气象数据如何被精准观测?风力达到多少级才能称为超强台风?雨量大小又是怎样计算的……近日,来自临海市回浦实验小学的40名台州小记者走进临海市气象局,开启了一场解密式气象探索之旅。
探秘“风云指挥所”:零距离触摸“天气脉搏”
在临海气象观测站的仪器阵列间,小记者们簇拥着工作人员,化身为行走的“问号制造机”:叔叔,那座高高的塔是什么呀?叔叔,那个像火锅一样的东西是什么呀……面对小记者们脑洞大开的问题,气象工作人员耐心地一一解答:“那是用来监测风速和风向的测风塔,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天气变化;那个圆形设备是蒸发皿,用来测量水分蒸发的情况……”
回答完小记者们的问题,工作人员指着不远处的百叶箱问:“谁知道这个百叶箱为什么是这样的形状呢?”
“因为它像房子一样通风透气,方便测量温度。”
“也有可能是为了防止阳光直射影响数据准确性。”
……
小记者们的回答让工作人员竖起大拇指。“百叶箱的设计是为了保证空气流通,同时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到仪器上,从而准确测量气温和湿度。”
观测场上空不停地回荡着小记者们此起彼伏的雀跃声浪。
对话“天空调水师”:解锁大气层里的隐形水闸
在人工增雨装备展示区,暗绿色的人工增雨火箭车犹如匍匐的钢铁巨兽,引得小记者们踮脚探头张望。
工作人员为大家讲解了人工增雨的全过程,人工增雨是通过科学手段影响天气。当云层中积聚了足够多的小水滴却无法自然降落时,我们会使用“科学小魔法”——向云层中播撒催化剂,促使水滴凝结变大,最终形成降水。不过人工增雨不能凭空变出雨水,只有云朵攒够原料,才能帮它们拧开“水龙头”。
最令人兴奋的环节莫过于操作体验。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小记者们有模有样地将火箭弹推入导轨,他们兴奋地拍手欢呼,仿佛已经看见甘霖从天而降,滋润干渴的大地。
解码“天气密码”:一堂不一样的“科学课”
在气象台内,工作人员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有趣的小视频,系统讲解了不同灾害的等级划分与对应标识,同时结合暴雨、台风等气象灾害案例,带领小记者们深入了解了灾害风险识别与应急防御要点,直观感受到气象科学在防灾减灾中的关键作用。
最令人激动的是VR游戏环节。极光、龙卷风、暴雨等自然现象通过平板电脑实时互动,小记者们不仅能直观感受这些天气现象的震撼,还能深入理解背后的气象原理,并提升应对极端天气的防御意识。
在VR体验的余韵中,小记者们抓住机会,争先恐后地问出自己心中的疑惑:“为什么龙卷风会旋转得那么快?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呢?VR里看到的极光是真的吗……”针对小记者们的疑问,工作人员一一解答。这场不一样的“科学课”,最终定格在孩子们指尖跃动的双手里。
今年3月23日是第65个世界气象日,在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极端天气频发的背景下,“携手缩小早期预警差距”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点。这场解密式科普之旅,让小记者们在惊叹声中理解了“携手缩小早期预警差距”的年度主题深意。当孩子们踮脚触碰风向标时,科学的种子已随春风播撒。
通讯员 陈静怡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