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中心医院
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冯萍/讲述 潘敏超/整理
糖尿病,这一曾被视为“中老年疾病”的慢性杀手,正悄然侵袭年轻人的健康。35岁的张先生因工作繁忙,常熬夜加班吃外卖,但自觉身体无恙。今年体检,查出空腹血糖值为6.5mmol/L(正常应小于6.1),进一步检查餐后血糖8.9mmol/L(正常应小于7.8),最终被诊断为糖尿病前期。“我没有任何症状,怎么就血糖高了?”张先生的困惑,正是无数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真实写照。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但一半左右的糖尿病患者其实并没有这些典型症状,不容易被察觉,只能通过检测血糖来发现。不少糖尿病患者因此错过了早发现的最好时机。
糖尿病进展有一个过程,在健康人与确诊患者之间,存在一个被称为“糖尿病前期”的过渡阶段。此时,血糖水平已超出正常范围,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mmol/L,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糖尿病前期为空腹血糖值在6.1-6.9mmol/L,表示空腹血糖受损;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0mmol/L,表示糖耐量受损。
那么这个阶段对于健康有什么意义,是不是进入糖尿病前期就意味着无法逆转呢?人体如同一台精密的仪器。当长期的高糖饮食、缺乏运动等因素导致胰岛素超负荷工作时,血糖调节系统会逐渐失控。数据显示,每年大约有5%-10%的糖尿病前期人群会发展成糖尿病。从糖尿病前期发展到糖尿病,短的半年,长的会有5到10年,因人而异。这一部分人群如果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可明显减少其转化为糖尿病的可能性。在糖尿病前期进行有效干预,是预防糖尿病发生和发展的关键。
这就是糖尿病前期发现对于健康的重要意义。一般我们建议成年人,特别是40岁以上具有肥胖、糖尿病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人群,每年体检时进行“血糖三件套”检查: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需特别关注的是,我国很多血糖异常者仅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若仅检测空腹血糖,可能会漏掉前期发现的可能。
而如果已经确诊了糖尿病前期,这也并非就是被判了“健康死刑”,只要积极正确地应对,把握住黄金期,还是非常有希望逆转的,至少可以延迟发展成糖尿病。应该如何应对呢?我们建议,饮食上多吃蛋白质、蔬菜、杂粮,减少油炸食物、含糖饮料等的摄入;每周保持2小时左右的中等强度运动,例如将通勤方式改为骑行、利用办公间隙做深蹲、闲暇时光出门慢跑等;作息规律,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和过大的精神压力。
前期发现是防控糖尿病的第一道关卡。疾病进程并非不可逆转,当体检单上出现异常数值时,与其焦虑恐慌,不如将其视为身体发出的善意提醒。糖尿病防控的主动权,始终掌握在每个人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