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复苏,鸟语花香,从这些形容春天的成语中我们似乎能感受到春日里的暖风。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美好的春天也是精神疾病的高发季节。谚语有“百草发芽、百病易发”,春天是心理问题、精神疾病的多发期。
医生提醒,这段时间是心理、精神疾病的就诊高峰。众多精神疾病中,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具有季节性,在春天易初次发作,有病史的患者易复发。
春季心理危机的几大推手
俗话说,“春天孩儿面,一日三变脸”。一年四季之中,春季的气温、气压、气流和气湿等气象要素变化十分无常。人体在应对外部变化时,身心调节机能会有一定紊乱,从而促使心理问题加剧、诱发精神疾病的发生或复发。
“冬季日照时间短,褪黑素合成减少,容易导致失眠和抑郁。随着春天日照时间增长,褪黑素合成增加,人们可能会出现躁狂症状。”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精神卫生科主治医师尹世平表示,春暖花开,人体内分泌和代谢发生显著变化,导致内环境紊乱。
“同时,‘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年的开始,是考试、求职、项目启动的高峰期,人的精神压力增大,易患各种心理疾病。最近我们门诊精神分裂、季节性抑郁的患者最为多见。”尹世平表示。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可能与遗传、后天环境等因素有关。患者具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与周围环境不协调。患者有幻想、妄想、思维紊乱、行为异常等症状。”尹世平介绍,精神分裂症患者大多对自身疾病认知不足,往往坚称“我没病”,不配合治疗。
“随意停药、减药都有可能导致病情加重,或者疾病复发,一定要遵医嘱配合治疗。”尹世平说。
强迫心理让他丢了工作
万物复苏的春季,当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生命的活力时,椒江27岁的李先生的世界却笼罩着阴霾。
李先生是一个勤勉的打工族,以其专业的技能和严谨的态度赢得了同事们的肯定。然而,近年来,随着工作压力增大,他逐渐发现自己被一种难以抗拒的强迫心理所困扰。这种心理状况让他不断追求完美,即便是最微小的细节也不放过,导致工作效率大幅下降,人际关系也因过度苛求而变得紧张。
起初,李先生试图通过自我调整来缓解这一状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强迫心理非但没有减轻,反而愈发严重。他开始频繁加班,夜不能寐,生活质量急剧下降。工作中,他变得极度敏感,对批评和失败的反应异常强烈,甚至影响了团队的整体氛围。终于,因为一次小小的失误,李先生遭遇了职业生涯中的重大挫折——他被公司裁员了。
失业的打击如同一记重锤,让本就脆弱的李先生彻底陷入了绝望的深渊。他感到自己的人生失去了方向,所有的努力和坚持都变得毫无意义。在这样的情绪驱使下,一个错误的选择悄然萌芽——他决定以服药的方式结束这一切痛苦。
等到家人发现的时候,他已经陷入昏迷。家人紧急将他送往医院急诊科。
严重时会导致自杀倾向
急诊团队迅速响应,医护人员立刻安排抢救,同时联系精神卫生科会诊。洗胃、输液、监测生命体征,一系列紧张而有序的抢救工作展开。经过数小时的努力,李先生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但他的心灵创伤远比身体上的伤害更加严重。精神卫生科医生来到现场时,李先生的神志依然混乱,完全不配合心理治疗,行为很冲动,不认人,嘴上嘟囔着“不要干扰我,我要睡觉”等话。
三天后,李先生完全清醒,精神卫生科医生再次找到他。通过耐心沟通、药物治疗与心理干预,李先生的精神压力逐渐缓解,渐渐学会了如何管理自己的强迫思维,重建自信。
春天依旧温暖而明媚,李先生也迎来了自己的“新生”。一段时间后,李先生出院了。虽然失去了原有的工作,但他学会了如何在压力之下寻找释放的出口。
“任何一种精神疾病,患者病情严重到一定程度都会有自杀倾向。对于精神疾病,大家不能掉以轻心。”尹世平说。
如何预防或降低发病的可能性
春季心理问题、精神疾病的早期症状和复发信号有哪些呢?
睡眠异常。睡眠由正常变为入睡困难、早醒、多梦、易醒或是经常做噩梦、睡眠时间减少。
情绪异常。情绪发生改变,如情绪不稳、烦躁易怒、容易激动、敏感多疑,或是情绪高涨、爱管闲事、焦虑、忧郁、反应迟钝等。
行为障碍。生活习惯改变,如人变得懒散、不讲卫生或者过分爱清洁,反复洗澡、换洗衣服;社交能力下降,离群独居,饮食无节制。
注意力不集中。经常遗忘重要事情,做事有头无尾。
幻觉、妄想再现。已经消失症状如幻觉、妄想又重新出现,表现为多疑、担心别人害他或是有人议论他、认为周围人对他不好等。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出现头痛、乏力、心慌、不想进食或食欲大增及月经改变、身体消瘦等。或者躯体不适,或出现疑病症状。
出现以上现象应引起重视,尤其对于有严重悲观消极、自伤、自杀症状者应及时介入治疗。
“在春季,大家要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理健康状态。饮食、运动和睡眠是健康的三大基石。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饮食规律,营养均衡,保证身体所需充足水分。根据个人身体情况采取适合的锻炼方式,如散步、慢跑、做操、打球等运动来舒缓压力。在面对挫折时,及时调整好心态,不要有太大压力,可以通过心理疏导等途径提高对外界压力的防御能力。”尹世平说,已有心理问题、精神疾病困扰者,家属多给予关心、加强沟通及交流,鼓励其参与力所能及的活动;对需要药物治疗者要给予更多关注,观察其言语、情绪、睡眠、生活习惯等,并加强看护,督促遵医嘱按时按量正确服药,定期复诊,如果患者症状持续加重甚至出现消极想法和行为,应及时陪同到正规专科医院寻求专业帮助。
记者 王琛琪/文 陈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