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台州晚报

“小而强”!市中心医院临床创新团队入选

日期:03-26
字号:
版面:第06版:医事       上一篇    下一篇

近日,浙江省正式发文公布首批“小而强”临床创新团队入选名单,确定了台州市中心医院“院外感染重症肺炎”等57个团队为省级首批“小而强”临床创新团队。

台州市中心医院ICU主任、主任医师、创新团队临床负责人董亮介绍,该专病门诊主要针对既往罹患重症肺炎的患者、反复感染高危人群及存在肺部基础疾病的患者,注重精准诊疗、个体化治疗及长期管理,致力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临床创新“小而强”

“团队由医院院长郑贞苍领衔,15名成员组成,涵盖重症医学、呼吸病学、感染病学、临床药学和医疗大数据等多学科领域,其中省级人才4人,博士6人,高级职称6人。”董亮表示,核心成员长期从事院外感染重症肺炎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诊疗、科研与技术创新,具备丰富的危重症管理经验。

“我们团队之所以被称为‘小而强’,一方面是因为团队规模虽不大,但核心成员均具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另一方面,在诊疗模式和科研创新上,我们有着非常聚焦化和精准化的目标——专门针对院外感染重症肺炎这一在常规医疗体系里容易‘被忽视且易进展为危及生命’的病种进行全流程管理。”董亮介绍,团队有以下三大突出优势。

一是多学科高水平融合。团队成员均受过国内外知名医院或研究机构的培训,有博士学位的科研骨干,也有在危重症临床一线工作数十年的专家,能以跨学科视角快速制定和调整救治方案。

二是创新技术的应用与研发。团队对电阻抗成像(EIT)、神经调节通气辅助(NAVA)、人工智能病原学筛查等国际前沿技术进行了再研究再优化,形成了一套小团队、高精准、多学科联动的工作模式。

三是快速决策与高效协同。“人少意味着沟通成本低,我们可以在最短时间内会诊、判断、决策,给患者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尤其是当基层医院出现疑似重症肺炎患者时,我们通过正在研发的院外预警转诊系统能实现早期诊断、高危预警及快速转诊,大大提升了救治效率。”董亮说。

快速识别、及时转诊、多学科协同

前不久,椒江76岁的刘大爷持续高烧、咳嗽3天,以为只是普通感冒,一直在家吃感冒药。直到出现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不到90%的情况,他才到家附近的社区医院就诊。社区医院医生结合检查指标,怀疑刘大爷是重症肺炎,第一时间与台州市中心医院专病门诊联系并转诊。

不到2小时,刘大爷就顺利到达专病门诊。经检查诊断为细菌性重症肺炎,医生随即给予精准抗生素、呼吸机辅助及循环支持。经过大约一周时间的治疗,刘大爷的病情平稳恢复。

“如果没能及时识别和转诊,老人的病情可能会拖延到更危险的程度,也会让家庭承担更大的经济负担。”刘大爷的家属感慨道。

“与普通呼吸内科或综合门诊不同,院外感染重症肺炎专病门诊是更加系统化、精准化的专科平台,能够帮助降低社区重症漏诊风险。不少老年人、慢病患者在患流感或普通感冒后,病情会隐匿进展,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我们致力于把握‘快速识别、及时转诊、多学科协同’的关键环节,依托基层医院预警和上级医院应急的无缝对接,快速识别高风险患者,让更多潜在重症患者在早期获得精准干预,病死率明显下降。”董亮表示,早期就诊、快速诊断意味着病程缩短、住院时长减少,尤其对老年人或经济困难人群而言,不仅能减轻患者和家庭的经济负担,还能更快回归家庭生活。

“我们正逐步与多家基层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同建立远程会诊与快速转诊机制,每月都会接到数十例疑似重症肺炎患者的转诊,其中不少在早期就得到干预,成功阻断病情恶化。团队还在积极推进远程智能预警等系统化手段,与更多社区医疗机构深入合作,为患者提供更加及时高效安全的诊疗服务。”董亮说。

在专病门诊模式带动下,基层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学习并掌握更多重症肺炎识别与初步治疗技术。以此为辐射点,形成区域整体疾病防控和诊疗能力的协同升级,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发现问题、及时转诊。

全流程服务大幅提升治愈率

椒江42岁的陈先生持续高烧到39.5℃,自行服用退烧药始终不见好转,他和家人以为是普通流感,没太在意。几天后,陈先生咳嗽明显加重,痰里出现血丝,赶到医院专病门诊时,肺部影像已显示感染范围较大。

医生进一步检测,发现是甲型流感病毒合并细菌感染,并且已有向难治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展的迹象。团队立即启动抗病毒加抗生素的联合方案,配合俯卧位通气、电阻抗CT等技术,成功稳定陈先生的病情,避免了重症呼吸衰竭的发生。整个治疗周期也因此缩短了许多。

“院外感染重症肺炎往往来势汹汹,若延误诊治,可能发展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引发多脏器衰竭,危及生命。”董亮介绍,“一旦患者进入专病门诊,重症医学科、呼吸病学、感染病学、检验科、药学、康复等多学科开展合力诊疗模式,根据病原学检测、肺功能评估、影像诊断等结果,迅速制定个体化的抗感染及支持治疗方案,大幅提升治愈率。此外,团队还引入前沿技术与个体化治疗方案,以及全周期管理,多种举措避免患者等到病情恶化才到大医院的局面,既争取抢救时间,也减轻家庭负担。”

郑贞苍院长表示,自专病门诊开诊以来,整体运转非常顺利。团队希望通过专病门诊建设,实现对院外感染重症肺炎的“一抓到底”——从预防到诊断、治疗,再到康复,全流程的服务,造福广大市民。“专病门诊是省级创新团队项目建设的一部分,后续将依托院外预警与转诊体系,针对高危患者提供早期识别和快速转诊,为高危患者提供全方位医疗服务。”

记者 王琛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