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文老师到科学教育的“引路人”,从孩子们戏称的“百度老师”到“百度词条”……路桥小学老师翁林安用22年时间,诠释了“教育无界、成长不息”的理念。在她看来,科学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她说:“我希望通过我的课堂,能让每个孩子感受到科学的魅力,眼里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从语文讲台到星辰大海
从中文系毕业后翁林安成了一名小学语文老师。为何会从语文转岗到科学?这还要源于执教3年后的一个契机。
“当时,我以科学老师的身份代表学校参加优质课比赛,将文学叙事融入科学知识讲解,反响很不错,还幸运地拿到了一等奖。”翁林安说,也是从那时起,她发现科学趣味无穷,且对孩子们的成长意义深远。
在翁林安看来,科学能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都说科学源于生活,孩子们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这个过程不仅让他们学习知识,还能锻炼思维能力。”她说,科学实践还培养了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激发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在翁林安的课上,孩子们最喜欢的是动手实验和探究活动。“每当看到他们专注的眼神和实验成功后欢欣雀跃的神情,我都会觉得特别有成就感。”翁林安说,起初,孩子们碰到难题发出疑问时,她会上网搜索答案,被戏称为“百度老师”。
后来,翁林安自学了各学段的科学课程,并在业余时间不断积累学识。在孩子们眼中,她也就成了无所不知的“百度词条”。
为了激发孩子们的课堂兴趣,翁林安还时常以一些科学事件为主题,编撰趣味小故事,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
石器时代,原始人在野外遇险的故事;浩瀚天际,平流层与对流层“竞争与合作”的故事……“以‘兴趣火种’点燃科学热情,也许今天的实验课堂,未来就能成为孩子们科学研究的起点。”翁林安说。
带孩子们揭开大自然乃至宇宙的更多奥秘
孩子们热爱科学课,并通过教材书籍、网络和科普节目等途径接触到天文星系,感受其中的魅力,这也让翁林安萌生了教授天文知识的冲动。2020年暑期,她组织班上的学生和家长参加观星活动,反响特别热烈,这让她更坚定了决心。
一个月后,校园天文社团正式成立。“孩子们对黑洞、星系、外星生命等话题非常感兴趣。但他们对天文的认识停留在表面,缺乏系统学习和深入思考。”翁林安说,“我在日常教学中,会特别注重引导他们从现象到本质,逐步理解天文学的原理。”
天文课上,孩子们最喜欢的是实际观测活动。“比如,我们会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月球表面的环形山、木星 的卫星,甚至偶尔还能看到土星的光环。”她说,每次观测时,孩子们都非常兴奋,提出很多有趣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月亮会有阴晴圆缺?”“星星为什么会闪烁?”这些问题的背后,正是他们对宇宙的好奇和思考。
没过多久,翁林安就带着天文社团的孩子们,报名参加了台州市第四届天文竞赛,20人参赛最终全部获奖,并荣获义务教育组第一名的好成绩。“这真的是意外之喜,给所有人心里都打了一针兴奋剂!”“出道即巅峰”的感觉,更是让她对天文社团的未来发展,信心十足。
2021年台州市第五届天文竞赛团体第一;2022年浙江省天文竞赛个人一等奖数量为全省之最;2023年浙江省天文竞赛19名成员均获奖……在翁林安看来,天文知识不仅为孩子们带来了荣誉,也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也许这些,未来将会成为他们科学研究的灵感来源,揭开大自然乃至宇宙的更多奥秘!”她说道。记者 王怡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