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台州晚报

?爱是教育 最美的回馈

日期:03-23
字号:
版面:第02版:教育荟       上一篇    下一篇

三尺讲台、一年四季,无数老师耗费毕生光阴和心血诠释“师者匠心”。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成长的“领路人”。来自路桥小学的语文老师潘晓红便是其中之一。

她扎根教育一线30年,用青春与汗水浇灌每一株“幼苗”;以慈悲之心编织教育经纬,在平凡的岗位上见证“爱的双向奔赴”。

尊重学生的差异化,接纳所有孩子

语文作为人文教育的核心学科,承载着塑造灵魂的重任。对此,有着30年教龄的潘晓红深有感触。

“我曾经带过两届学生,成绩两极分化非常严重,这给我的教学过程带来很大的压迫感,也让我明白,遵循学生之间的差异化有多么重要。”为此,潘晓红鼓励每个学生都承担起自己在课堂上应有的角色。比如,好的学生充当“设计者”,中等学生充当“观察者”,而相对落后的学生则作为“体验者”。

这样一来,一节枯燥的语文课堂摇身一变,就成了学习活动的“生态场”。孩子们的积极性被调动后,两极分化的现象也就慢慢弱化了。

30年的教学生涯,也给潘晓红带来极大的心态转变。她告诉记者,初入职时,自己的教学风格不够稳定。但随着阅历和教龄增长,她发现教育一定要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以自己的节奏教学,以慈悲之心接纳所有的孩子。

“我常常有三点反思,‘这一天的教学中,是不是关注到了每个学生的声音’‘课堂设计是否给不同层级的学生提供入口’‘反馈评价是否提供了学生发展的信心’。”在潘晓红看来,只要发自真心地为学生付出,就能收获来自他们最真诚、正向的反馈。

爱是教育最美的回馈

“记得一次下课,我在教室里批改作业,有个学生突然绕过讲台后,轻轻地给我捶起了背。”潘晓红说,善意举动很快引发了连锁反应,没一会儿,班上其他学生也都自发走进教室,在讲台附近排队接龙,形成了一支长长的“毛毛虫捶背队伍”。

孩子们的“温柔反哺”深深感动着潘晓红,也让她深刻体会到师生之间纯粹的情谊,真诚之心可以传递,爱也会无限延续。

有一年,潘晓红所带的班级中,转来一名先天携带罕见病的特殊学生。这种病导致他的皮肤极其容易被磕破出血,因此无法和正常孩子一样奔跑跳跃,且身体虚弱极易疲劳。

潘晓红主动带领班上其他孩子,一起细心照顾这名特殊学生,通过课堂教育等,引导孩子们感受“不同”背后的平等价值。渐渐地,班级里形成了“争先送他去校医室”“主动为他隔挡冲撞”的温暖传统。

“有一次我们在课堂上讲到未来理想,有的孩子说要成为科学家,努力攻破疾病;有的孩子说要成为药物家,发明能治愈罕见病的特效药。”潘晓红说,“当他们学会用爱的眼光看待世界,这或许就是教育最美的回馈。”

记者 王怡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