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想过,拔牙这件看似简单的小事,其实也可能隐藏着一些隐患。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拔牙后可能遇到的一位“不速之客”——干槽症。
拔牙后伤口
剧烈疼痛
临海23岁的赵女士最近因为一颗反复发炎的智齿而深受折磨。前段时间,她终于鼓起勇气,到医院将这颗让她疼得不行的智齿拔了。拔牙手术进行得很顺利,术后赵女士也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注意休息和饮食,期待着口腔能够尽快恢复健康。
然而,拔牙后的几天里,赵女士却逐渐感觉到拔牙处传来剧烈的疼痛。起初,赵女士以为是拔牙后的正常反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疼痛并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严重。赵女士开始担心起来,决定到医院复查,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在口腔科,医生仔细检查了赵女士的拔牙伤口,发现她的拔牙窝里没有血凝块,牙槽骨裸露在外,伤口处传来一阵阵明显的腐臭味。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和询问,医生判断赵女士可能患上了干槽症。
得知了诊断结果,赵女士有些崩溃。想象一下,拔牙的过程虽然有点紧张,但总算顺利过关。当你满心欢喜地期待着伤口快快愈合,好大吃一顿来庆祝,可是没过几天,却患上了听起来有些可怕的干槽症。
一般发生在拔牙后2-3天
台州医院口腔科主治医师梁滔解释,干槽症是拔牙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拔牙窝空虚,伴随剧烈疼痛、腐败变性并产生恶臭。赵女士遇到的伤口剧烈疼痛,正是干槽症的一个典型症状。
“干槽症一般发生在拔牙后2-3天。创口处剧烈疼痛,并可向耳颞部、下颌区或头顶部放射,一般的止痛药物不能缓解,拔牙窝内空虚,或有腐败变性的血凝块,腐臭味强烈。”梁滔说。
“正常情况下,拔牙后形成的血凝块会像天然创可贴一样覆盖伤口,防止细菌和食物残渣进入。但如果因频繁漱口、用舌头舔舐或意外碰撞导致血凝块脱落,牙槽骨就会失去保护。食物残渣等很容易掉入拔牙窝,口腔中的混合细菌立刻趁虚而入,引起血凝块的纤维蛋白溶解,形成牙槽骨壁的骨炎。”梁滔说。
有症状应及时就医
梁滔提醒,治疗干槽症需要彻底清创,并在拔牙窝内放置消毒药物,以促进伤口愈合和消炎止痛。
“一般来说,拔牙后的疼痛会随着时间逐渐减轻,两三天后消失。如果发现自己拔牙后口腔里有异味,喝水、吃东西都疼得厉害,那很可能就是干槽症在作怪了。千万别忍着,要赶紧去医院找医生帮忙。”梁滔说,干槽症并非不能治愈,医生会用专业的工具帮患者冲洗、清理伤口,把里面的坏死物质和细菌都清除干净,然后在伤口里放一些消炎止痛的药物,帮助伤口尽快愈合。处理完成后,患者当天晚上基本就不会疼痛,过一两天血凝块会长回来,拔牙窝慢慢会愈合。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赵女士的拔牙伤口愈合得很好,口腔终于恢复了健康。
拔牙后的注意事项
如何预防干槽症这位“不速之客”呢?其实,方法并不复杂,关键在于细心和耐心。
医生提醒,首先,拔牙后2小时内不能吃东西。24小时内,避免漱口和刷牙,以免破坏伤口处的血凝块。之后刷牙时,也要尽量避开拔牙的位置,用软毛牙刷轻轻刷洗其他牙齿。
其次,不要吸烟或使用烟草制品。吸烟会干扰伤口的愈合过程,增加感染的风险。
再者,切勿吮吸伤口,或者拿舌头去舔,以免破坏血凝块。
同时,饮食方面也要注意。拔牙后的几天,尽量吃软食和流食,避免吃过硬、过热或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刺激伤口或导致血凝块脱落。
“如果拔牙后感觉疼痛或不适持续加重,或者出现口腔异味、发热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检查。”梁滔说,早发现、早治疗,才能避免干槽症带来的痛苦和麻烦。
记者 王琛琪/文 陈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