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补贴”撬动“大市场”。今年1月20日,手机等数码产品国补政策在各地陆续落地,首次将手机、智能手表等数码产品纳入购新补贴范畴,台州消费市场迎来一波“换机热”。眼下,“国补”政策落地已近两个月,台州的数码产品消费市场态势如何?市民们反响如何?昨日,记者探访了市区几家手机品牌门店。(3月18日《台州晚报》第1版)
消费市场的活力,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换新消费的兴起,无疑为市场注入了新的动能。从家电到汽车,再到如今的数码产品,以旧换新的政策逐步扩围,让消费市场呈现出“新新”向荣的喜人态势。
换新消费看似是消费者更换新产品的简单交易,背后牵动的是整个产业链的更新换代。以本轮数码产品补贴为例,消费者在更换手机、平板、智能手表的同时,手机制造商需要加快产品创新,推出更智能、更环保的设备;零售渠道需要优化销售流程,提升购物体验;物流、安装、回收等环节同步升级,形成完整的消费闭环。
数据显示,自1月20日“国补”政策落地以来,台州市3C数码产品销售额已达3.96亿元,手机销量突破8.92万部,销售额达3.12亿元。这一轮消费热潮的兴起,不但让消费者得到了实惠,也让企业迎来了市场新机遇。
要让换新消费从短期政策红利转变为长期消费趋势,关键在于以“新”换“心”,让换新真正打动消费者的内心。
一是产品要“新”,让消费者买得值、用得好。企业要紧跟消费者需求,不断推出高品质、高性价比的产品。以数码产品市场为例,本轮补贴政策下,3000元至4000元的中端手机最受欢迎,说明消费者对“价格适中、性能升级”的产品更感兴趣。企业要注重产品创新,在智能化、节能化、环保化方面下功夫,真正让消费者感受到换新的价值。
二是体验要“新”,让消费者换得舒心、买得放心。换新消费不仅是产品的升级,更是消费体验的升级。从线上到线下,从选购到售后,整个消费链条都需要优化。比如,手机厂商和零售商可以提供“以旧换新一站式服务”,让消费者不用操心旧机回收、数据转移等问题,从而降低换新的时间成本和心理负担。
三是政策要“新”,让更多消费者愿意换、敢于换。本轮“国补”政策实施后,部分消费者仍对补贴规则不够了解,如“需要抢券吗?”“补贴什么时候结束?”等问题层出不穷,说明政策宣传仍需加强。此外,当前数码产品补贴的“上限”设定在6000元以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高端机型的换新需求。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政策,如适当放宽补贴范围,增加不同消费层级的选择空间,进一步释放换新消费潜力。
让换新消费“新新”向荣,不仅能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也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如何让这股换新热潮持续下去?关键在于让产品更有吸引力,体验更加便捷,政策更加精准,消费者真正感受到换新的价值。
□ 孙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