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辽阔,江湖浩荡,跨界是一个充满惊喜的旅程。
徐杏菲,1964年生,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椒江区第四届作家协会主席,致力于诗歌、摄影与绘画的跨界融合,是把诗歌带进摄影的倡导者和实践者。退休后,她跨界的步子迈得更大,想要将传统的刺绣与丝绸做出当代的表达。
在“二次方”,遇见无限可能性
徐杏菲的艺术空间叫作“二次方”,坐落在椒江区凤凰新天地。在这个空间里,艺术活动推动更多有趣、有意思的人互相遇见,产生对话,艺术活动成为了日常。
为什么取名为“二次方”?徐杏菲说:“因为任何人和物,有了它的二次方,就会有无限的可能性。在我的眼里,时间可以停顿,空间可以叠加,生活和艺术没有分界线。”
也许是一场设计师们的头脑风暴,也许是一场爱书人精彩的分享会,也许是摄影人在追光逐影,也许是艺术家们在高谈阔论。因为足够轻松且自由,很容易打破艺术的边界,把艺术从小圈子延展到普罗大众。
诗歌与摄影,是徐杏菲从大学就开始的爱好,至今已坚持了40多年。她的诗歌语言灵动,意象丰富,画面感强。
“走着走着,花就开了。走着走着,就变成了风景。走着走着,就走出了错落的诗行。”
“我愿意,穿过无数个拥挤的街区,穿过数不尽的纵横道路。我愿意,走很远很远的路,去看一座紫色的花园。”
“不靠近,不远离,深红和浅绿,两个顽皮的孩子,越过田埂。”
……
多年来,徐杏菲致力于探索文学与摄影的跨界融合,善于用视觉语言表达诗情画意。一次春季踏青回来后,她将所写的诗歌与摄影作品相结合,发布在自己的公众号上。
“有时候我想到一首诗,就很想去寻找一个画面,与这首诗匹配,然后用相机捕捉下这个画面。”徐杏菲说,“把诗歌带进摄影,让摄影把寂寞深处的诗歌带出来,见更多的人。这是我的诗歌新主张。”
线条、色彩、光影的奇妙组合
徐杏菲最开始的摄影风格比较写实,人、物、景,看到什么拍什么。去年1月,她到杭州参加画展,路过太子湾公园时,水面上荡漾的水波引起了她的注意。
“盯着水波纹看了一会儿,我忽然有了灵感。我们看事物既可以横着看,也可以竖着看,那为什么不能叠加起来看呢?”徐杏菲说。自此她一发不可收拾,开始尝试抽象摄影。回台州后,她用了差不多半年的时间,将椒江能见到水面的地方几乎都用这种方法拍摄了一遍。
“我的艺术理念是,时间可以停顿,空间可以叠加。”徐杏菲说。她形成了鲜明的个人摄影风格,尤其以抽象摄影见长,善于捕捉环境中的线条和色彩,在非具象元素中提取纯粹的视觉形式,在非理性的视觉元素中寻找诗意的存在。以时间空间可以互相叠加的理念,成为她独特的摄影语言。
她取材于椒江洪家场浦的水波摄影作品《波,河流的精灵1Ripples-Elves of the River1》,获得2024年国际单色摄影大奖赛优秀奖。她的摄影代表作《藏在水里的秘密》也是以水波为题材的抽象摄影系列作品。
徐杏菲在瞬息万变的水波图像中提取线条、色彩、光影,呈现出奇妙组合。在她看来,水是万物之源,水中产生的图像犹如神秘的密码,为她的作品注入独特的魅力和深度。凭借敏锐的时尚触觉,她创造的摄影作品富有诗意的美感和时尚气息。
人在景中、景在画中、画在意中
“诗歌、摄影与绘画怎么在同一媒介上跨界融合,是我一直在追求的目标。人在景中、景在画中、画在意中,再平凡的场景,也有诗意,再普通的人,也如诗如画。”徐杏菲说,她对跨界非常感兴趣,“因为跨界会产生无限的可能性。”
“单一门类艺术的表达手法远远不能表达心中想要表达的东西,我尝试绘画与摄影的跨界融合,摄影与绘画虽然是不同门类,但它们又有很多共同点,比如说构图、色彩在画布上如何布局,什么样的呈现才是最美的,黑白轻重,虚实相生,收放有度。”徐杏菲介绍,这些美学规则无论在绘画还是摄影都是一样的,影画结合,摄影与绘画交替进行,最终呈现的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仅仅靠一种艺术手法是达不到的。
她的绘画摄影作品《“荷”系列》既有荷花真实的模样,背景又有画出来的氛围。这样的摄影既是现实的,又是观念的,表达的是一种情绪,一种感觉。
“我使用影画结合的方法,大多作品都是以花朵为题材。我喜欢用诗性的镜头语言表达心中的花朵。如果说跨界融合,应该说是文学、摄影、绘画三者的跨界融合。”徐杏菲说。
传统艺术的当代表达
去年退休后,徐杏菲有了更多空余的时间,她转身拥抱刺绣与丝绸艺术。
“丝绸是第一个代表中国递向世界的名片。丝绸之美在于它特殊的光泽,丰富的肌理,它与生俱来的华美,延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台州刺绣是椒江这座城市的独特记忆,是装点丝绸的绝佳技艺。1906年,法国传教士将西方的‘雕镂’和‘抽纱’技艺传到海门(椒江旧称),与当地刺绣技艺相结合,形成独特的‘雕平绣’,也称‘海门雕绣’。”徐杏菲说,台州刺绣图案秀丽,绣工精细。花形凌空凸现,虚实相间,具有浮雕般的艺术效果,有极强的装饰性。
她偏爱丝绸服饰,夏天特别喜爱穿丝绸,丝绸、丝线、盘扣,家里装了一大箱。
“有一次朋友在我家闲聊,打趣说:‘你有这么多丝绸布料,怎么穿得过来?’我说:‘为什么一定要穿在身上,挂在墙上看看也可以啊。’这句话让我脑海中灵光一现,对啊,我为什么不能将丝绸挂在墙上,供人欣赏呢?”徐杏菲说,如今,丝绸画以“内敛的奢华、精致的简约”成为家居装饰的新宠,她在摸索中前进,探索传统丝绸刺绣与现代家居结合的无限可能性。
将刺绣装饰画与中式家具搭配,风格浑然天成,因为它们都来自华夏文明的深处,身上都有着高贵奢华的印记。将刺绣装饰画与现代家具搭配,同样驾轻就熟,因为台州刺绣早就中西合璧。
徐杏菲退休后,在“二次方”艺术空间里尽情创作,以诗意的视觉,汲取椒江本土文化,挖掘与这座城市千丝万缕关系的文化产品,以时尚前卫的色彩理念,触摸国际潮流,不断创造着独特的丝绸画作。她把30年前的丝绸手工绣品,经过精心包装设计,打造出形式多样、契合现代生活需求的“伴手礼”。
因为足够包容且跳突,在“二次方”,艺术可以嫁接到任何场景。
记者 王琛琪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