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盲区肇事逃逸 民警连续追踪72小时破案
日期:03-18
“太感谢交警同志了,你们高效破案,让我们挽回了损失,也让肇事者得到应有惩罚!”3月13日,台州交警直属二大队三中队收到了分别印着“恪尽职守 速破疑案”“专业精湛 践诺为民”的两面锦旗。送旗的何先生(事故伤者蔡女士的丈夫)紧紧握住民警的手,不停地向民警表达谢意。
事故发生在3月5日。当天早晨7时35分,正值早高峰,黄岩城新大桥车流如织,在非机动车道上,两辆电动自行车发生碰撞,其中一名骑车人蔡女士摔倒在地,造成脚骨骨折。另一方肇事者回头张望后,竟不顾蔡女士安危骑车逃离现场。面对伤者的呼救,路过的好心司机帮其打通了122交通事故报警电话。
接警后,民警迅速赶往现场将伤者蔡女士送往医院救治。然而,现场勘查结果令人心焦,事故发生位置在桥面监控盲区,最近的一处远端监控距离现场超过1000米,仅能捕捉到模糊的车流影像。伤者蔡女士虽指认肇事车辆为“常见款式的灰色电动自行车、黑色头盔”,但早高峰时段同类电动自行车通行量高达数百辆,逐一排查无异于大海捞针,案件侦破一时陷入僵局。
“既然桥上没有监控,我们就从汽车的行车记录仪里找‘眼睛’!”侦破小组民警王斌宏果断调整侦查方向,调取事发时段经过城新大桥的200余辆汽车信息,逐一走访联系车主。时值早高峰,多数车主行色匆匆,部分记录仪因角度问题无法捕捉桥面细节,调查工作犹如沙里淘金。
经过三天高强度筛查,终于在一辆途经事故点的白色新能源汽车记录仪中,发现了关键的3秒画面:在非机动车道上,一辆灰色电动自行车驶过现场,伤者瞬间倒地,骑车人佩戴的黑色头盔格外醒目。事故发生后,对方还停车回头张望。
依托这一线索,侦破小组启动数字勤务室智能研判系统。侦查员王璋通过大数据筛查事发时段周边路网所有电动自行车通行记录,结合车辆颜色、头盔特征、行驶轨迹等多维度分析,系统锁定该车最后消失在黄岩区中医院。侦查员立即赶赴医院进一步核查,结合医院监控,终于找到涉案肇事者蒲某。经查,蒲某承认自己因身体不适前往就医途中,在城新大桥上超车时发生事故并驶离现场的事实。
历时72小时,案件终于告破,蒲某因交通肇事逃逸的违法行为,不仅要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同时还将面临罚款、行政拘留的处罚。通讯员 徐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