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台州晚报

3分之差,人生不一样

日期:03-17
字号:
版面:第06版:情感       上一篇    下一篇

王嫦青/文 吴畅/图

筱萍使劲地靠着洗手间的墙壁,腿还是有些抖,脑袋一片混沌。她伸手紧紧地捂住两只耳朵,想隔绝掉父亲从厅堂传过来的严厉责备声,但那些声音就像是长了翅膀一样追着她跑,一字一句清晰无比地扎痛她的心。

多年后,和知己肖丽说起那一个中午,筱萍用力抿了抿嘴,脸上掠过一丝淡笑,像在讲别人的事。

1

“你为什么不能再努力一点多考几分,哪怕1分?”

“你自己看看你的毕业照,耷拉着脸。像什么?”

“哪怕再努力一点点也可以啊。就出去了啊。就是不听话,不懂事啊。”

……

说这些话时,父亲正一个人在客厅喝闷酒,在酒精的推波助澜下面红耳赤,又怒气冲冲。

那天是学校公布中考成绩的日子,父亲一大早饭都没有吃,就骑着那辆破旧的凤凰牌自行车赶到学校。

那顿早餐,筱萍吃得味同嚼蜡,一直想着自己能不能从200多个孩子中拿到第一。虽然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仍旧没有百分百的把握,毕竟整个年级只有一个定向名额。

日头开始爬上家门口的草垛,父亲的身影终于出现。进入院子后,他将自行车像扔垃圾一样往旁边一推。筱萍立刻明白了,此次结果可能并没有如她所愿。接着,父亲厉色瞥了一眼战战兢兢地将半个身子藏在门后的筱萍一眼,发出一声“唉”,重重地将毕业照扔在饭桌的桌角。

这一大桌子菜是母亲待父亲出发去学校以后坚持做的。

母亲说:“一两百个人,就这么一个指标包分配,就跟过独木桥一样。在农村,谁不想自己的娃端个铁饭碗。不管考不考得过,都得庆祝一下。”

筱萍拦不住。母亲执意将收了两年的火腿切开,这在平时只有来了重要的客人才吃得上。

2

筱萍躲在卫生间,像是犯下了滔天大罪般,父亲的责备,让她感到从未有过的害怕。母亲也大气不敢出。

逼仄的洗手间里,筱萍感觉自己快缺氧了,泪水和汗水都糊在脖颈间。

三年苦读,无数个秉烛夜读的晚上,多少次借着学校厕所旁微弱的灯光读书到深夜;多少次学校熄灯后还在做试卷、背公式,点着蜡烛继续。有一次实在是太累了打瞌睡,额前的刘海被烧掉了一绺。

直到厅堂没了动静,她估摸着父亲已经走了,才睁着哭得火辣辣的红肿眼睛,轻轻推开卫生间洗手间的门。

3

“父亲确实讲累了。为了这个家,他早出晚归地做生意,应酬时喝到酒精中毒,还进了医院洗胃。”筱萍不怪父亲,想让父亲再骂一会儿她,因为她知道,一个农民家庭,5个孩子,是多么不容易。

她突然把头扭向肖丽:“可是我真的没有偷懒。”

肖丽点点头,用手轻轻地拍了一下她的肩头,用信任的眼神看着她说:“我们都挺棒的。”

筱萍说,那一天她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度过的,只记得眼睛哭到肿成了一条缝。

“那一条狭小的缝隙,多像那条连通山村与外面世界的崎岖山路啊。山里的孩子要看见外面的世界,得经历多少艰辛。一路的荆棘啊。”这是筱萍在日记里写下的。

4

现在,筱萍是一名乡村教师,在家乡的农村学校任教。她工作刻苦积极,两次拒绝调离农村学校。别人都笑她傻。只有她知道,自己心里一直有一条缝隙,坚守这里,让更多农村孩子有机会看见外面的世界,也许就是她的“缝合”之旅。

在一次同学聚会上,有同学提及当年200来个孩子抢一个定向名额的事情。据说学校老师事后查看了筱萍的试卷,发现有一道数学题改错了。她的答案本来是对的。那一道题3分。

她听完眼角含泪,欲言又止。那时还是手动改卷的年代。

“我是真的没有偷懒。”后来,筱萍与父亲谈及此事时,云淡风轻地说道。父亲的眼里流露出信任,但也闪动着泪花,他将脸微微下埋,眼睛也变成了缝隙,真像那一条狭窄的路啊。

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文中人物皆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专家说】

心理咨询师 李珍珍

在筱萍的成长历程中,中考失利那一天宛如一道深深的伤痕,刻在她的记忆深处。

中考放榜日,父亲的责备如重锤般砸向筱萍。“你为什么不能再努力一点多考几分”这类话语,饱含着过高期望与严厉要求。这使筱萍产生强烈的自我怀疑与恐惧,她躲在卫生间,身体颤抖、脑袋混沌,是面对高压时的应激反应。多年后筱萍与肖丽谈及此事,虽表情淡然,可轻抿的嘴唇、掠过的淡笑,都暗示着内心创伤并未完全愈合,只是学会了压抑与伪装。

筱萍自身对学业极度上心,无数个秉烛夜读的夜晚,是她努力的见证。她把考上定向名额视为改变命运的关键,这承载着她对未来的全部憧憬。然而现实的落差,让她陷入痛苦深渊,觉得辜负了父母期望,更对自己的努力产生怀疑。

从家庭系统看,父亲虽辛苦打拼,为家庭付出诸多,但表达方式简单粗暴。母亲虽有心缓和气氛,却在父亲的强势下选择沉默。家庭中缺乏有效的情感沟通与支持,筱萍独自承受着巨大压力。

如今身为乡村教师的筱萍,两次拒绝调离农村学校,这一行为背后是她对过去创伤的自我疗愈。她将弥补曾经的遗憾,化作助力更多农村孩子看见外面世界的动力。筱萍与父亲谈及当年误判的3分,云淡风轻的态度显示出她的释怀,而父亲眼中的泪花与信任,也是两人关系的一种修复。

在生活中,我们都可能经历类似困境,关键在于能否像筱萍一样,从创伤中汲取力量,实现自我救赎与成长。加油!

亲情、爱情、友情,如果你有情感故事想要倾诉,请联系我们,电话8851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