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台州晚报

快递“不告而投”,烦恼如何解?

日期:03-17
字号:
版面:第04版:声音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3月1日,新修订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其中,“快递送货上门”成为社会公众热议的焦点。然而记者走访发现,尽管新规已经实施一年,实际执行过程中依然面临着多重困难和挑战。(《台州晚报》3月4日第1版)

2024年3月1日,《快递市场管理办法》修订版正式实施,明确规定未经用户同意不得擅自将快件投递至驿站或快递柜,违者最高可罚款3万元。如今新规已施行一年,媒体调查发现,“不告而投”现象仍然常见。

老问题为何反复出现?在于企业、快递员与消费者三方的利益冲突。

一是企业低价竞争模式。据了解,顺丰、京东等公司单件快件派送费高达1.5元至2元,而“三通一达”派送费仅0.5元至1元左右。一些快递公司出于成本考量,降低快递末端配送费,选择“以价换量”争夺市场份额。

二是快递员生存压力。在公司的各种考核指标层层加压下,快递员日均需派送几百单,“不告而投”成了提升派单效率的不二之选。

三是消费者选择权分化。如独居女性出于安全考虑,更青睐驿站或快递柜自取;而腿脚不便的老年人和购买大件家电、生鲜食品的消费者喜欢送货上门。目前没有一整套智慧化的解决方案,快递企业难以精准掌握这些用户习惯,索性“简化流程”,一应由快递员简单粗暴地存放入驿站。

据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数据,去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突破1750亿件,同比增长21.5%。然而单票价格处在低位,行业利润率持续收窄。在这一背景下,治理“不告而投”其实是一道快递行业转型的考题。

从寄递前端看,电商平台可在订单页面显著位置增设“配送偏好”选项,并将选择结果直接关联快递系统,增强用户选择权透明度。推广“一键投诉”等功能,确保消费者在遭遇“不告而投”时能快速反馈。

从寄递末端看,快递企业不能再当转型“局外人”,必须下狠心创新管理模式、强化技术应用。例如升级智能化系统,通过AI电话、短信模板等工具,提升沟通效率;通过算法优化配送路线,利用无人机、自动驾驶等技术,探索“驿站+最后一公里”多元配送模式。

此外,快递企业需从“以价换量”转向“服务增值”,通过提升时效、安全性等形成差异化竞争力。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强执法监管,引导行业有序竞争,遏制“以罚代管”现象,切实维护好消费者合法权益。

快递送货上门新规已实施一周年,既是行业转型的阵痛期,也是服务升级的契机。唯有通过多方协作、精细化管理与技术赋能,才能让政策从“纸上条文”转化为“脚下之路”,真正实现“按需投递”的愿景。

□ 谢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