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台州晚报

让学生“动起来”要向新而行

日期:03-13
字号:
版面:第06版:声音       上一篇    下一篇

近些年,椒江区深入推进体育课程改革,开展“一校一品”体育建设工程,积极探索体育课新模式、新玩法,将武术、空竹等传统项目和飞盘、匹克球等新兴项目引入体育课堂,让学生们在运动中找到乐趣、增强体质。(3月12日《台州晚报》第2版)

众所周知,体育运动是增强少年儿童体质的最有效手段。这几年,无论是推广体育课“天天见”,还是实行课间一刻钟加长版“微改革”,政策指向非常明确,就是要让学生欢快“动起来”。把制度善意更好地落地见效,首要的是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新理念,家校携手,不打“欠条”,以体育锻炼多一些,让“小胖墩”“小眼镜”少一点,进而培育更多健康向上的“壮苗”。

学生需要什么样的体育运动?梳理现有的项目库,既有跑步、跳绳、仰卧起坐等体能类项目,也有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球类项目,还有老鹰捉小鸡、滚铁环、打陀螺等趣味游戏类项目。以椒江区为例,一些学校在将武术等新兴体育项目引进课堂的同时,还引入了网球、攀岩等多样化课程。体育锻炼要玩出新花样,就得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体能、适应能力,既注重个体身体素质提升,也突出团队协作能力培养,用丰富多彩、富有创意、科学有效的项目,持续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运动需求,让他们在多奔跑、多运动、多出汗中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在此基础上,要通过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开设特色体育课程,充分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释放学生的活力与天性,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让体育运动融入每个学生的日常,成为陪伴终身的爱好与习惯,还要拓展“新阵地”。一方面要多元投入,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思路,建设更多的体育场馆、运动场地,增设更多的乒乓球台、羽毛球网,以及购置更多的跳绳皮筋、拉力器等体育器材,为学生参加运动、热爱运动创造良好条件;另一方面要多元挖潜,充分挖掘校园走廊、楼道边等“金边银角”资源,结合口袋公园建设、生态绿地改造等打造活动“微空间”,进一步完善“15分钟健身圈”,使“处处可运动,时时可健身”变成现实。

□ 徐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