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杭州10月2日讯 (记者 张梦月 通讯员 褚陈静 王恒泽 倪可祎) 2日,放下行李打上车的天津游客陈小茹点开“睦邻紫阳”微信公众号里的“二十三坊文旅地图”,屏幕上跳出了酒店导航地址。“师傅,就去这儿!”今年国庆中秋假期,焕新启幕的杭州御街·二十三坊成为游客体验“老底子”市井烟火的热门去处。
二十三坊以太庙遗址为核心,由十五奎巷、晓霞弄等23条巷弄组成。这里如同一卷铺开的南宋临安坊城图,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浓厚的市井文化气息。今年以来,上城区对二十三坊进行了业态提升和场景再造,为老巷添上可停留、可体验、可叙事的文化场景。2日,记者跟随熙熙攘攘的游客,走进这片没有围墙的“坊间生活美学博物馆”。
从望仙阁拐进十五奎巷,一面硕大的“廿三坊”墙绘提醒着过往游客:这趟探寻宋韵的旅程开始了。在巷口,醒目的三眼井让陈小茹停下了脚步。“这井是真的吗?”“是真的,这叫状元井,源于南宋,我们十五奎巷的得名就来自于这口井。”听到游客的询问,一旁的紫阳街道妇联副主席葛希上前答疑解惑。
“二十三坊是杭州城历史最悠久的一个区域,古井就像一个坐标,始终见证着这片区域的发展变迁。”葛希介绍,二十三坊现存20余口古井,这些藏在幽静小巷里的各式水井,有部分仍在使用。近年来,紫阳街道成立了民间古井保护协会,十多名“井长”定期检测水质,当起了古井的“守护者”。
葛希说,在对二十三坊的改造提升中,街道细数了古井“家底”,给每口井都标注了“名片”,让游客在漫步间感知历史故事。比如,状元井旁的地砖刻上了“金榜题名”“五子登科”“名列前茅”等寓意美好的词语。“孩子明年中考,我特意带着他来这儿打个卡,图个好彩头。”广东游客汤阳笑着说。
沿着十五奎巷前行几百米,一条曲径通幽的小巷出现在眼前——晓霞弄到了。这条通往吴山的上山道,因为“晓霞回望”胜景而出圈,被年轻人称为“杭州版绿野仙踪”。巷弄里,三家咖啡店依次排开。记者推门进入其中一间“半朵咖啡冰淇淋”,6张桌子坐得满满当当,聊天中不时传来拍照声。
“选址时,我一眼就看中了这条老弄堂和石板路,只花了5分钟就立马决定签约。”“半朵”主理人胡晨岚说。这间不到50平方米的店铺,保留了两面百年老墙和旧楼梯。她告诉记者,开业5个月以来,店里人气持续攀升,常常是上午一开门就满座。
上城区文商旅集团工作人员崔泽恺介绍,今年以来,集团积极推进晓霞弄业态焕新,引入多家主理人品牌茶咖空间,“老巷新生”初见成效。上城区文商旅集团还重点打造了“晓霞光影长廊”,巧妙融合光影艺术与传统文化,营造出“月桂中秋”“宋韵雅事”“晓霞回望”等沉浸式美学场景。
暮色四合,一幅月兔金桂光影图已悄悄跃上印有“杭州·晓霞弄”的白墙,漫步其中的游客也惊喜发现,石板上的桂花影像会随着人走过,荡出一圈圈花瓣水波纹。“浪漫极了!”陈小茹直呼。伴随着“光影长廊”的开设,“南泊山咖啡”还开启了“日咖夜酒”模式,让更多顾客体验坊巷的夜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