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吉莹
近日,随着杭州市临平区塘栖城镇核心段最后一处景观节点正式落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临平段)实现全线贯通。从烟雨朦胧的塘栖古镇到鹭鸟翩飞的湿地田园,从承载红色记忆的鸭兰村到弥漫藕香的三家村,这条千年运河以全新姿态融入当代城市发展,成为串联自然生态、历史古镇、产业板块与人文景观的城市“最美轴线”。
大运河是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统筹保护、传承、利用为古老运河的蝶变指明方向。2021年,杭州市临平区启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临平段)建设,临平交通集团以文化保护、传承与利用为己任,全面投入这一系统性保护与文化焕新工程,让千年文脉在当代续写辉煌。
文化为根,唤醒运河记忆。临平交通集团始终秉持“保护为先、活化利用”理念,让古老遗产与当代生活对话。郊野段绿道上,雷家桥古纤道静卧水畔,“塘栖五友”嵌入式体育公园活力四射,鸭兰勇渡地标庄严肃穆,每一处景观都是文化的延续。项目共梳理古桥、古亭、驿道等物质文化遗产超100处,串珠成链打造运河文化遗产地图,还完成热电厂烟囱工业遗存、合正码头景观化改造,推动沈近思纪念馆展陈利用,让文化遗产融入城市肌理。
运河沿线的朱炳仁大运河艺术馆、枇杷产业馆相继开放,篆香、拓印、梅花糕制作等非遗体验活动吸引游人纷至沓来。运河沿岸文化符号通过雕塑、场馆、节庆、游线等多重载体“活”了起来,成为可触摸、感知、体验的生活场景。
匠心为本,赋能运河新生。贯通不仅是物理连接,更是多方协作的系统性工程。建设中,沿线文物点多达数十处,征地涉及83家企业和22户农居,需协调国家、省、市多级文物部门。项目团队反复优化方案、联动镇街村社,最终获国家文物局批复,解决留用地、拆迁等20多项核心难题。
项目采用“分段实施、同步推进”策略,将工程划分为郊野段与城镇核心段,郊野段再分东湖运河、崇贤塘栖两段并行施工,凭借科学统筹提前4个月收官,彰显“临平速度”。面对资金压力,临平交通集团通过组合贷款、专项资金申请等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建设不断档、品质不降低。
生态筑基,激活共富引擎。生态是发展的底色。约31.6公里绿道贯通运河两岸,串联田园水乡、千年古镇与工业遗存。沿线设22个停车场、19个驿站、6个节点公园,同步完成168万平方米环境整治,既提升周边人居环境,又带动沿线村社农文旅发展,让运河成为“人民的运河”“游客的运河”。
塘丁超水上游线开通,联动超山、丁山湖、塘栖古镇形成以运河文化为主导的文旅融合网络。梅花节、杨梅节、“行走大运河”等活动年引游客超300万人次,文创产品、非遗体验、汉服摄影、研学旅游等新业态持续涌现,旧厂房、闲置地转型为运动场地、创意空间,运河IP成功“引流出圈”。
张家墩运栖科创园、陆家桥数智产业园加速建设,预计新增18万平方米产业空间。村集体经济借势壮大,沾桥村创客园等19个共富项目落地,皮影戏、鱼鹰表演等传统艺术重现舞台,为乡村振兴添动能,采摘园、民宿与农家乐也迎来全新发展机遇。
临平交通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推动运河沿线环境品质与文化活力全面提升,为区域经济、文化、生态等多方面蝶变贡献更多力量,让千年运河在新时代持续焕发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