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妙春 蒋立
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下,质量已成为区域竞争的核心要素。近年来,宁波市北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通过推进“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产业品牌化”的质量提升新路径,全面构筑质量发展新优势,走出一条具有北仑特色的质量强区建设之路。
创新引领 夯实技术专利根基
科技创新是质量提升的源头活水。北仑市场监管局通过建立“创造、保护、运用、服务”全链条工作机制,推动专利数量和质量双提升。
截至目前,北仑区有效发明专利超6000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两年保持领先。2024年,北仑实现国家专利奖金奖零的突破,培育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及优势企业36家。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北仑构建多部门协同的“严、大、快、同”保护体系,为企业创新发展保驾护航;针对企业出海需求,提供海外商标监测、风险预警和纠纷处理等服务。
为更好推动专利转化运用,北仑探索“专利+标准”融合模式,指导成立新能源汽车专利池,涵盖518件专利;举办全省首场高校院所公开实施专利拍卖会,有效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今年成立的北仑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通过链接国家和省市资源,提供“一窗通办”质押融资、维权援助等20项服务。
标准提升 强化产业基础支撑
标准是经济活动的技术支撑。北仑将标准化作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环节,主导全国文具、压铸模等6个标技委机构,主持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7项、新提交国际标准提案3项,累计制修订各级标准超600项。
针对产业发展中的标准瓶颈问题,北仑创新开展产业链标准化协同攻关;鼓励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目前已有8家龙头企业深度参与ISO、IEC国际标准制定,3项核心技术创新成果纳入国际先进标准体系,5位专家入选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创新“标准+园区”出海模式,在伴随企业海外布局时同步输出全流程技术标准。
北仑在全省首建2个质量标准实训基地,打造“首席质量官+标准总师+技能工匠”梯队;以标准赋能工业社区,首创覆盖工业社区组织、治理、服务的全链条标准体系。
产业赋能 促进质量效益提升
标准能带动质量效益全面提升。北仑市场监管局针对小微企业实施质量赋能计划,帮扶2100多家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培育各级政府质量奖企业65家。
近年来,北仑建成覆盖三大特色产业的“质量服务综合体”,为企业提供全要素一站式服务;联动4个国家级省级检测中心,实现“家门口问诊、一站式开方”,服务响应效率提升40%;积极推进“甬质贷”金融服务,将质量信用转化为融资优势,今年新增授信23亿元,涉及企业67家。
在质量监管方面,北仑创新构建“智慧监管+信用监管”模式,依托质量智慧监管平台实施“红黄绿”三色风险预警,建立“企业自查、政府抽查、专家诊断”三方协同机制,推动企业从合规达标向追求卓越转变。
品牌建设 增强市场竞争优势
品牌是制造业竞争力的综合体现。北仑将品牌建设作为连接创新成果与市场价值的关键纽带,打造“北仑制造”品牌矩阵,构建多层次品牌培育体系。
通过强化标准引领与质量对标,北仑推动区域、企业、产品品牌协同发展;通过精准辅导与资源对接,夯实“品字标浙江制造”的认证基础;在品牌价值提升方面,推动企业通过卓越绩效管理提升品牌含金量,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升级。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北仑市场监管局将集中力量打好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全域标准、质量服务平台、品牌国际拓展四场攻坚战,努力打造更具影响力的质量强区示范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