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日报

鄞州:一座城与人才的双向奔赴

日期:09-29
字号:
版面:00012版:专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东海之畔,四明东麓。

  金秋时节,一场关于人才、关于科技、关于未来的盛会,再次于宁波鄞州启幕。

  9月28日,2025年第四届“智鄞未来”人才科技周如约而至。开幕式上有一个备受瞩目的环节:企业为自主认定的人才颁发精英人才卡并送上鲜花。这是贯彻省委“企业认定 政府认账”工作部署的重要举措,是对人才贡献的充分肯定,更是对全域人才生态建设的生动诠释——只有当人才成为真正的“主角”,城市才能焕发持久的创新活力。

  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涌起,鄞州深谙人才是引领发展的关键要素。向新而行、向质图强,鄞州做深做实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两篇大文章”,率先构建“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让人才与城市在双向奔赴中共同成长。

产业升维 构建产才融合新生态

  当科技与产业的齿轮深度咬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飞轮加速旋转。

  动力三角翼、水陆两用飞机……今年暑期,位于鄞州区的咸祥航空飞行营地吸引了众多游客。作为长三角唯一符合国家级航空飞行标准的综合性航空体育营地,这里不仅是低空消费的新热点,更是观察地方经济向新质生产力跃迁的绝佳样本。

  今年4月,鄞州成功入选浙江省低空经济“先飞区”试点名单,成为宁波全市唯一入选区域。在更广阔的产业视野中,鄞州正加速布局低空经济全产业链,推动产业向高端智造跃迁。

  低空经济要真正“起飞”,离不开坚实的科技支撑和创新平台建设。5月,鄞州区与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共同签署《宁波低空经济创新研究院合作协议》,双方围绕低空经济前沿技术领域,共同建设集“研发—转化—孵化—产业化”于一体的创新平台。这一平台将聚焦低空经济前沿产业,致力于建设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在鄞州的战略布局中,新兴产业被置于顶格位置,推动产业全面升维。鄞州通过实施“强二优三”战略、“智鄞未来”行动,强力推动制造业向“新”聚能、向“智”跃升,培育打造“3+8+2”标志性产业链和“一高两智三新”先进制造集群,抢滩布局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八大新兴(未来)产业。

  产业升维,人才是关键。鄞州在人才磁场效应上展现出前瞻性布局。

  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玉芬、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金大勇等领军人物的相继入驻,不仅带来了前沿的学术视野,更催生了新兴产业团队的集聚与创新项目的落地。

  宁波院士中心作为高能级平台,已集聚院士204位,共建院士科技创新中心20家,助力建设院士工作站13家,累计促成院士合作项目57个。

  博士后工作站建设同样硕果累累。全区已建立省级以上博士后工作站70家,其中95%为企业工作站,覆盖万千亿级重点产业。近3年来,博士后获国家级、省级资助项目96项,获得专利授权347项,助力企业新增产值超27亿元。

  这种创新人才机制、高能级平台建设与鄞州“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核心区”的雄心一气呵成。

  今年“智鄞未来”人才科技周以“产才共鸣·智鄞未来”为主题,聚焦未来产业,设置1项主体活动、9场专题活动。这一安排紧扣全省“加快构建浙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战略机遇,在全面均衡发展基础上,重点聚焦未来产业,特别是人工智能领域,深化产才融合,加快以才促产。

  这里有新兴(未来)产业的产品走向全球,有博士后工作站的研发成果填补国内空白,更有无数创业者的梦想在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

聚才有道 打通人才发展新路径

  每一年,鄞州都会通过“智鄞未来”人才科技周的窗口,向四海英才发出“金秋之约”,以服务的真心和实意,拿出更有吸引力、更有人情味的一系列活动与举措,吸引四海英才一起“智鄞未来”。

  “鄞州政策好、链动强,我看好鄞州,期待与本地企业开展合作。”路演企业嗨湃科技相关负责人表达了落户鄞州的意愿。近日,第二届“AI宁波”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大赛巡回推介会(杭州站)暨第三届“智鄞未来”全国巡回双选会数字经济人才招聘会在杭州举行。活动吸引了110余名人工智能企业代表、知名投资机构代表及技术产业专家参加,共话人工智能发展新图景。

  这场活动只是鄞州引才体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鄞州主动出击、诚意引才,区主要负责人亲自担任“首席推介官”,率队奔赴全国19个青年人才集聚城市的60所高校开展巡回招聘。这种“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引才新模式,展现了鄞州求贤若渴的最大诚意。

  鄞州的引才战略突出精准化和前瞻性。围绕鄞州“224X”先进制造业集群和“423”现代服务业体系,全国巡回双选会精准对接青年人才集聚城市和高水平高校,将人才工作前移,提前与青年才俊建立联系。

  这一战略成效显著。2024年,鄞州集聚新来甬大学生5.6万人,人才资源总量达46.13万人,有效优化了区域人才供给结构,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走出去的鄞州,不仅展示了城市魅力与发展机遇,更在青年学子心中播下了来鄞州发展的种子。

  “智鄞未来”大会的前身是鄞州人才科技智创周,自2012年开始举办以来,每年一届,至今已连续举办14年,这一盛会已成为鄞州延揽人才的亮丽名片。

  鄞州坚持“外引”和“内培”双轮驱动,巩固对外招引优势,强化本地人才培养,不断迭代升级人才政策体系,精心推出“智鄞未来”行动方案15条,构建起覆盖全面、层次清晰的“1+10”人才政策矩阵,为引才育才奠定了坚实的“四梁八柱”。

  既注重对高层次人才的“靶向引进”,又覆盖对青年优秀人才的“全周期支持”,更重视对高技能人才和卓越工匠的“梯度培养”。

  手握25家“国字号”单项冠军的产业王牌,坐拥高校院所云集的创新资源,鄞州将“教育、科技、人才”三大要素紧密结合,创新推出“双聘人才”模式。

  这一模式由政府搭台,校企共引博士后人才,前两年在企业主攻产业化攻坚,两年后可自由选择扎根企业或回归高校。这一机制创新,解除了人才后顾之忧,打通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通道,为人才成长开辟新赛道。

  随着“智鄞未来”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鄞州的人才工作已从单纯的政策吸引,升级为产业生态、创新环境与城市品质的多元赋能,为浙江人才强省建设提供了鲜活的区域实践。

生态优化 构筑近悦远来新格局

  在鄞州,每周五的早晨有一份独特的“人才礼遇”——青年人才通过手机轻点“智鄞未来”云平台,即可领取一杯免费咖啡券。这杯咖啡,看似寻常,却氤氲着一座城“惜才如金”的温度。而在这份细腻关怀的背后,是一场关于人才“引育用留”的系统性变革。

  鄞州将人才培育视为“十年树木”的长期工程,以“细雨润物”的耐心构建全周期培养体系,真正让“第一资源”转化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第一动力”。

  鄞州敢为人先,试点“技术技能人才H型职业发展新路径”,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探路者。166人率先获得职称与技能“双证”加持,让“工人”与“工程师”的身份壁垒不再泾渭分明。这场“破四唯、立新标”的深刻变革,正让“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理想图景在鄞州加速成为现实。

  2023年以来,鄞州区率先推出区级技术创新挑战赛,聚焦技术难题攻坚,畅通重大科研成果产业化“最初一公里”。截至目前,该区推动奥克斯、圣龙集团等23家企业与中科院材料所等高校院所缔结合作,撬动企业研发投入1.36亿元,新增产值2.3亿元。2025年6月,“技术创新挑战赛驱动协同攻关机制改革”成功入选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专项试点。

  鄞州深知,真正的礼遇,始于尊重,融于日常。服务人才的“关键小事”,就是赋能发展的“头等大事”。这些举措让人才感受到“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

  在鄞州人才科技周的带动下,近年来,鄞州在优化人才配套服务、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人才引进模式等方面,亦激活一池创新春水和一城创业氛围。以打造“五优五遇”服务品牌为主线,鄞州构建了一个“安居乐业”的人才生态圈。

  线上,“智鄞未来”云平台集成政策兑现、服务申办、活动参与等功能,实现人才事项“一指通办”;线下,人才会客厅常态化开展“人才咖啡日”“人才免费出行日”等互动活动,打造人才交流碰撞、互助成长的实体空间,在细节处彰显为人才服务的诚意。

  在安居保障上,鄞州不遗余力。宁波国际人才社区的正式启动,为人才提供了高品质的居住环境,并配建了24小时图书馆、烘焙室、舞蹈室、电影放映厅等文化体验空间。

  社区还配备双语社工,为入住人才提供涵盖涉外政务、医疗、托幼教育等一系列国际化的公共事务咨询服务。这不仅解决了人才的实际需求,更营造了多元包容的文化氛围和社区环境,让不同背景的人才都能更好地融入本地生活。

  “人才最有感”的服务“大礼包”,持续优化的人才生态,正转化为鄞州强劲的“人才引力”。去年以来,鄞州高层次人才引育实现突破。

  人才与城市最好的关系是彼此成就。当一片土地懂得用政策阳光雨露滋养梦想、用机制创新打开通道、用日常关怀传递尊重,创新便会如泉水般自然涌流。这正是鄞州让人才近悦远来的密码。

  从一杯咖啡的温暖到一项制度的创新,从一个个体的关怀到整个生态的构建,鄞州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迎接天下英才!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鄞州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