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日报

推动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

日期:09-29
字号:
版面:00007版:思想周刊·知行       上一篇    下一篇

  ■ 龚克

  专家简介:龚克,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信息专委会主席,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天津大学校长、南开大学校长,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现任先进计算与关键软件(信创)海河实验室主任、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

推动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

  在全球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数字化与绿色化成为全球经济社会转型的两大趋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的深度融合。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是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的必由之路,是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的现实需要,也是加快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战略选择,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

  如何实现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一是要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的深度融合,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在电力系统、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建设运行等领域的应用,实现数字技术赋能绿色转型。二是要推动各类用户“上云、用数、赋智”,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三是要推动绿色低碳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既有设施节能降碳改造,逐步淘汰“老旧小散”设施。引导数字科技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助力上下游企业提高减碳能力。四是要探索建立环境污染和气象灾害高效监测、主动预警、科学分析、智能决策系统。推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与时空信息赋能应用。

  在我看来,要推动绿色化、数字化协同发展,有三点一定要做好:首先要明确“人工智能的发展目标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方向,抓住安全、可靠的人工智能系统带来的机遇,促进可持续发展;其次要在全球行动中贡献中国力量,抓住我国在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已形成的技术优势,进一步推动数字技术与绿色能源的深度融合,为全球能源革命提供“中国方案”;最后要着眼于整个数字化的全生命周期,在其中抓住关键因素,重点突破。同时要重视相应的标准化工作,以标准推进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

  浙江作为我国数字经济的高地,在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上具备独特优势。从绿色化基础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就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经过20年的努力,浙江已经打下了绿色发展的坚实基础。从数字化优势来看,浙江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市场经济活力充沛,为数字技术与绿色技术的融合提供了“市场底座”,企业减碳降本的迫切需求也为数字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广阔场景。在此基础上,浙江要做好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要对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绿色化协同改造升级。政府要及时落地“双化”协同发展政策,鼓励传统产业引入数字技术,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促进绿色生产。推动各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加快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增加先进产能、提高生产效率和能源效率,助力企业绿色高效发展。比如,企业可以通过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实时采集生产数据,运用人工智能精准识别各生产参数与碳排放之间的关联,找出对碳排放影响最大的关键因素,进而改进生产流程,使工业生产在提高质量的同时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

  另一方面要加快推动新能源产业领域的数字化发展,并将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应用于新能源产业的生产、传输、存储和消费各个环节,借助数字化平台实时跟踪和反馈碳排放量,形成优化方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设数字绿色基础设施,大力推进智慧能源、智慧交通、绿色城建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和环境监测智能化。当前,风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已成为能源转型的重要方向,但可再生能源具有“波动性”特征,采集条件往往与用电高峰不匹配,这对能源的“发、运、存、配、用”协同提出了极高要求。数字技术正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力手段。未来,利用智能电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有望实现对可再生能源生产端、存储端、输运端、配电端与使用端的动态匹配,确保能源供需平衡,助力能源转型升级。

  (本报记者 王妍妍 吴晔 张竞聪 整理 通讯员 方佳佳 本期栏目协办单位: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