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日报

镇海:书写乡村振兴和美篇章

日期:09-28
字号:
版面:00008版:专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东海之滨、甬江入海口,宁波镇海正以其独特的城乡融合底色,书写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乡村振兴时代篇章。

  近年来,镇海区聚焦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共同富裕主线任务,锚定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深度融合目标,深化乡村片区组团发展模式,构建全周期“引育用留”乡村人才工作体系,以扎实行动为乡村振兴事业注入强劲动能。

  ■ 楼可晴

  青年入乡实践

  乡村活力迸发

  位于时新生态农场的青年入乡实践站里,技术员智明伟俯下身,仔细查看草莓苗的长势。“在专家的带领下进行学习,生活忙碌而充实。我系统地学习了草莓育苗与栽培的全套技术,期望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作为镇海区时新农业青年入乡实践站培育的“新农人”,智明伟的成长足迹,正是镇海以青年入乡实践站点建设激活人才动能的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镇海推动青年入乡集成改革,坚持把平台建设作为培养青年的首要抓手,在全区遴选了10家具有示范带动能力的主体,建成覆盖所有镇街道的青年入乡实践站点。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乡村新业态主体,整合就业指导、创业孵化、技能培训等多元化服务,聚焦本地特色番茄草莓产业及农业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形成“多点布局、全域覆盖、特色鲜明”的发展格局,成功入选浙江省“乡村人才振兴试点县”、乡村人才振兴“四链”融合发展集聚区。

  “我们推动青年入乡实践站点建设,目的是让青年愿意留下、能够发展。这既是为青年提供向下扎根的舞台,更是为乡村向上生长开拓空间。”镇海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

  在镇海乡村的广袤大地上、入乡实践站点的沃土中,越来越多的青年扎根成长,以青春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宁波吉合仓供应链有限公司站点依托“三关六码头”品牌优势,打造集办公、培训、直播、非遗研学堂于一体的复合空间,组建50余人的青年团队深耕农特产品推广与非遗文化传承,成为传统与现代融合的示范标杆。

  宁波时新生态农业站点聚焦智慧农业发展,以智能大棚、精准调控系统等现代化设施为支撑,拥有空中草莓种植悬挂系统等4项专利技术,培育5个金奖产品,为“新农人”提供了高端实践平台。永旺村借助“涌·望”农创园载体,通过农房流转改造建成“乡野青创集”综合体,引进30余家文创、科创、农创企业,形成“办公—孵化—实践”全链条服务体系,成为青年集聚的“强磁场”。

  片区组团破题

  城乡美美与共

  “每逢周末,不少游客特地从市区驱车前来,只为品一杯咖啡,赏一窗田园,日均客流量逾500人次。”镇海区澥浦镇的沿山路上,一家名为“沿山路77号”的咖啡馆悄然走红,成为不少年轻人慕名而至的休闲新地标。一杯咖啡,不仅飘香巷陌,更牵引出一幅城乡融合、片区组团发展的和美图景。

  紧扣省市发展轴线的战略规划,镇海谋划四个乡村组团片区,深入挖掘各片区的自然禀赋与人文底蕴,着力构建“片区特色鲜明、产业优势互补、资源高效配置”的乡村振兴新画卷。以沿山村为重点的水润翠屏农文旅融合片区、以永旺村为重点的甬江十里城乡融合片区入围省级第二批非山区海岛县重点村片区组团名单。

  “过去我们村和隔壁的田杨陈村各自为政,现在通过生态活力文化廊、甬江科创大走廊的‘两廊’道路系统,游客可以上午在田杨陈村的稻海粮仓体验农耕,中午来我们村的特色街区用餐,下午再去十七房村感受古建筑风韵和商帮文化。”澥浦镇沿山村党总支书记张朝辉说,“这种片区组团发展模式让各村资源实现了优势互补。”

  以资源活化激发乡村动能,以农文旅融合拓宽增收路径,镇海区不断探索乡村振兴新实践。甬江十里城乡融合片区,串联庄市街道、蛟川街道5个村,构建起集种植、加工、销售、研学、展示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推动科创、文创与“农业+旅游”深度融合。这里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多业共兴”的差异化发展格局,是镇海区融入宁波中心城区、打造甬江科创区后花园的重要区域。水润翠屏农文旅融合片区,串联澥浦镇、九龙湖镇5个村,依托觉渡村的“中国好车手”赛车项目与猎鹰射击基地等项目,正着力打造以运动休闲为特色的区域文化IP,进一步丰富乡村业态,构建美丽成片、产业成群、服务成网的一体化发展格局。截至目前,两个片区排摸19个项目,全区共有7个村、20个业态开展乡村特色运营项目,展现乡村独特魅力。

  产业创新融合

  拓宽共富路径

  镇海区庄市街道“涌·望”农创园服务中心,农创客团队正围绕新方案展开热烈讨论,“这里真正实现了‘拎包入驻’,提供良好的水电网络条件、工作场所,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现在可以心无旁骛地投入工作。”同样坐落于“涌·望”农创园的“三关六码头”品牌直播间打出“书藏美味道古今”的标语,将宁波特产年糕干、非遗松脆千层饼等美食推向更多消费者。

  今年以来,镇海区紧紧围绕产业创新与融合,依托南岚湾现代农业示范园、“涌·望”农创园等平台,加快推进一批重点项目落地见效。为打破资源流动壁垒,镇海创新构建“政府+国企+民企+村集体+村民+金融机构”六方联动机制,推动政策、资本、土地等要素高效整合,助力产业协同发展。为培育新产业新业态,积极拓展文创消费、休闲农文旅等多元业态矩阵,引入非遗手作研学、文艺咖啡馆等特色项目,持续激发主体创业热情与市场活力。为联动农业产业人才,通过完善农创客发展联合会运行机制、开展“农创客思享汇”活动等,提升人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共富工坊83家、乡村直播间11个,打造秦山露营基地、稻海粮仓田园综合体等精品项目10余个,带动近百名村民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超3万元。

  一颗水果番茄的清甜、一个老字号美味的传承、一片生态农场的欣欣向荣,镇海正在用产业的创新融合书写关于和美乡村的精彩故事。“三关六码头”总部,传统风味在年轻团队手中拥有了新活力,新媒体电商与非遗研学双向发力,让老味道触达新人群;田间地头,“镇蜜”水果番茄形成近2000亩种植规模,年产值超1亿元,在省市精品评比中斩获半数以上金银奖项,成为镇海的亮眼名片;时新生态农场里,青年技术员运用3D建模等技术优化种植模式,推动智慧农业提质增效……

  资源与人才汇聚、传统与创新碰撞,一条以片区共建、青年共创、产业共融为特色的发展之路,引领镇海稳步迈向城乡共同富裕的明天。展望前路,镇海将继续落实“千万工程”部署,推进乡村片区组团发展模式,用青年人才的智慧进一步赋能产业创新与古镇人文的深度融合,将镇海建设成为都市田园、和美乡村的示范样板。

  图片由镇海区农业农村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