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言
在中国国内爆火的网络小说《赘婿》在东南亚同样受到追捧,累计阅读量超3亿次,仅泰国网络读者的评论就突破100万条;可同样的故事在欧美阅读量仅为东南亚的1/5,不少欧美读者困惑“赘婿”这个身份为何要被歧视?主角为何不因此脱离家庭做孤胆英雄?这种传播中的文化差异背后,是中国网文在东南亚独特的适配逻辑,过去15年里以《赘婿》为代表的网文从华人圈的小众分享成长为东南亚的大众潮流,也经历了多阶段的迭代升级。
文化层面来看,当代中国网络小说在东南亚的传播,已深度嵌入当地阅读文化的脉络之中。网文之所以能在此快速突破地域限制,在于其文化基础的渊源有自。首先,东南亚华人占比高,如新加坡华人占74%、马来西亚为23%;其次,东南亚儒家文化中家族责任和集体意识等理念,让当地读者更容易理解网络小说的逻辑。
中国仙侠小说则保留了“循环时间”概念,又融入了内丹修炼的实操描写,这与东南亚国家的文化认知形成奇妙的呼应,因此当地读者对东方文化题材的接受度极高,尤其年轻读者对幻想、武侠、仙侠、历史等题材表现出浓厚兴趣。《凡人修仙传》中的各类奇特的符咒阵法引发印度尼西亚读者热议;《斗破苍穹》中的个人成长和境界突破等元素,被东南亚读者形容为“苦行僧”式的历练,小说累计阅读量超8亿。
在东南亚的落地传播,另一关键在于东南亚数字阅读与网文模式的高度匹配。数据显示,东南亚移动阅读渗透率高达90%,人均每日移动阅读时长1.8小时,这意味着用户可随时随地跟进网文更新。反观欧美市场,阅读场景仍以PC端为主,移动阅读渗透率不足50%。
延展来说,中国网络小说在东南亚的传播,也是推动两地文学互动与本土软实力建设的过程。2020年之后,传播升级到生态共创的阶段,不再只输出中国作品,而且扶持本土作者创作中国风的东南亚故事。这些本土创作者借鉴中国网文强故事性、宏大叙事框架等优点的同时,融入当地的民俗传说。如泰国作者露娜受《仙剑奇侠传》启发,写了融入泰国娜迦蛇神传说的仙侠小说,阅读量破6000万。
同时,网文在东南亚还开始向漫画、动画延伸,IP衍生(漫画和动画)市场规模达25亿美元,这种IP的多样化开发不仅为文化交流与经济合作提供了新机遇,更让网络小说以视觉化的形式跨越了语言障碍,成为更易被不同文化背景读者接受的文化产品。比如《赘婿》泰语版改编漫画在东南亚点击量超2亿,很多读者看完漫画又去追网文原著,网文传播彻底从单向输出变成了多元互动。
而热门网文向影视领域的延伸所造就的网剧出海,进一步反哺了网文传播。《庆余年》电视剧2021年在东南亚的Netflix、Disney+等核心平台同步上线,总播放量超1亿次,在泰国和马来西亚的播放量,稳居同期剧集前列。此外,大量剧粉被吸引至网络平台阅读原著,带动《庆余年》在东南亚阅读量的快速增长。值得一提的是,《庆余年》的新增读者中70%均为非网文用户。
中国网文在东南亚的传播,不只是“文化走出去”,更是“文化一起玩”,网文的兴盛成为两地文化互动的重要桥梁。未来若持续优化文化适配策略,推动深度融合,这股网文热潮还会在东南亚绽放更大的能量。
(作者系韩国全南大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