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日报

我国部分高校天文学专业建设

日期:09-24
字号:
版面:00008版:前沿周刊·大家       上一篇    下一篇

  目前,全国开设了天文学本科专业或成立天文系的高校共有20家左右,在教育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天文学学科评级在C-以上的高校共有5所,分别是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

  此外,还有一些高校,比如浙江大学,设置了天文学或其分支学科的硕士、博士点,正朝着“建系”的方向发展。

  1.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前身天文学系创建于1952年,是全国高校中历史最悠久、培养人才最多的天文学专业院系,拥有目前国内唯一的天文学一级重点学科。2011年扩建为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现有天文学系和空间科学与技术系两个专业。

  南京大学天文学科在历次学科评估中位居国内高校天文学专业第一。除了拥有天体物理和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两个国家重点学科、一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之外,还是国家第一个天文学基础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第一个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迄今为止已建成了一支学科分布均衡、年龄结构合理的科研教学人才梯队,总体规模约60人。

  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天文学科发展始于1972年创建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体物理研究组,1978年经中国科学院批准在科大成立的所级研究单位,1983年更名为天体物理中心。1998年学校在天体物理中心和基础物理中心的基础上成立天文与应用物理系,2008年改名为天文学系。2015年通过“科教融合”,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等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成立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现有星系宇宙学、射电天文、空间目标与碎片观测、暗物质与空间天文、行星科学等5个中国科学院院重点实验室。学科方向包括星系宇宙学、射电天文学、太阳和日球物理、高能天体物理、行星和行星系统、应用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和空间技术与方法。

  3.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自上世纪20年代起就开设天文课程,参与创建中国天文学会。1960年天文专业正式成立,开始培养本科生。1998年与中国科学院共建“北京天体物理中心”,2000年北京大学天文学系成立。

  北大天文科研方向布局均衡,涵盖了天体物理学主要领域,近年来取得一系 列突出成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宇宙学和星系物理,星际介质、恒星和行星,引力和高能天体物理,粒子与核天体物理,天文技术及应用。六十多年来,北大天文学科培养了近千名国内外天文界的中坚力量。

  4.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天文系成立于2017年4月,前身是2012年成立的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中心,现有教职人员14名。研究领域包括宇宙学、星系形成、多波段观测、星系动力学等。

  在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天文系主持了科技部973项目、基金委重大项目、创新研究群体等重大课题;主持CLAUDS观测项目、领导中国联盟参加了PFS第四代暗能量巡天、参加了DESI、SKA等项目;主办了ELUCID合作会议、BigBOSS项目合作会议、PFS项目合作会议、中国SKA暑期学校等国际会议;发表了高影响因子论文百余篇;深度参与中国空间站望远镜科研项目等。

  2016年11月,李政道研究所于上海交通大学成立,天文部是其三大研究部之一。成立至今,已主办了20余次国际会议、开展了多层次的学术交流。天文部已有10余位学者,研究领域包括高能天体物理、系外行星、多信使天文学、宇宙学和星系形成、实验室天体物理等。

  5.北京师范大学

  1960年天文学独立成系,成为我国第二个天文系。2024年,为整合各学科方向优势,物理学系、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天文系及新材料研究院合并成立了北京师范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天文学科拥有天文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包括天体物理学、天体力学与天体测量学以及天文技术与方法等二级学科,并设有天文学博士后流动站。

  天文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和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拥有天文教学综合实验室,与国家天文台、上海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云南天文台、国家授时中心等科研机构均签有人才培养合作协议。

  (据各高校官网 本报记者 何冬健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