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日报

聚焦企业心声 共寻破题之道

日期:09-25
字号:
版面:00002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杭州9月24日讯 (记者 蒋欣如) 招投标领域顽瘴痼疾如何着手整治?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还有哪些具体举措?针对部分中小企业“增产不增利”现象,又有哪些破解之策?24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就《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情况开展专题询问。13位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省人大代表中的企业家代表,对省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询问。

  今年以来,省市县三级人大同步开展《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情况执法检查,并通过监督联动方式对拖欠企业账款等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专项监督。这场专题询问会是此前执法检查的延伸,在前期执法检查基础上,针对当前我省营商环境存在的共性问题精准“出题”。

  招投标是观察营商环境的“显微镜”。省人大常委会委员鲍洪俊就这一领域率先提问:“执法检查中关于招投标领域的问题反映依然比较集中。我省下一步将从哪些领域着手整治,有哪些具体改革举措?”

  省发改委负责人表示,招投标领域治理改革已纳入全省13项重大改革事项和省政府工作报告,通过统一管理体制、统一平台系统、开展专项整治,推动招投标领域体制重塑、制度创新、技术赋能、信用调节、监管闭环,持续净化优化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针对建筑领域招投标反映的突出问题,省建设厅负责人补充回答,将打好“制度+技术+整治”组合拳,着力建章立制,打造贯通标前、标中、标后全过程数字化监管平台,严厉打击围标串标、资质挂靠等违法违规行为。

  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是制约创新能力提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问题。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温正胞发问:“科技成果从样品变成产品、形成产业的能力还需提升。尤其是操作系统、高端芯片、关键零部件及材料等领域,重大标志性成果还不多。下一步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正在推动构建以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为载体、科技金融为保障、科技服务为支撑的‘三位一体’科技成果高效转化体系,深化科技成果权属和收益分配改革,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样品变成产品、形成产业。”省科技厅负责人表示,还将充分发挥高校、平台创新策源作用,推动科学研究奔着新质生产力去,着力取得更多重大标志性成果。

  省人大代表何晓红结合基层调研情况,聚焦中小企业诉求提问:“当前企业面临多重经营压力,很多中小企业存在‘增产不增利’现象。对此,省财政厅在企业降本减负方面已经开展了哪些工作,主要有哪些举措?”

  省财政厅负责人用翔实数据作答:近年来,省财政厅支持企业开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技术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并在政府采购份额中对小企业倾斜支持;通过全面落实各项减税降费及退税政策,今年1至7月已为经营主体减负近1700亿元。“我们将持续实施更加给力的积极财政政策。省政府已设有‘企呼我应’平台,企业家们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通过平台反映诉求,我们一定积极回应,做好调研和服务。”该负责人说。

  从知识产权保护的“举证难、周期长、成本高”,到中小企业用地保障的“地块少、指标紧”;从企业出海的“安全风险隐患”,到中介服务的“垄断乱收费”,约2个小时的专题询问中,双方就当前我省营商环境中存在的难点堵点剖析原因、凝聚共识。

  各部门明确了下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省市场监管局表示,年底前,全省将新增专利预审服务产业领域2个,新投入运行国家级中心3家,助推全省25%以上的发明专利快速获权;省自然资源厅表示,将持续有序开展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加强用地保障专项行动,重点支持低空经济、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新质生产力中小民营企业项目建设;省商务厅表示,正加快建设海外综合服务体系,依托浙江省海外综合服务平台,打造对外投资备案国际版“最多跑一次”,帮助企业更好“走出去”。

  专题询问始于“问”、重在“改”。省政府负责人现场表态,将以此次专题询问为契机,全面抓好《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贯彻落实,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后续,省人大常委会将汇总形成审议意见和问题清单,督促相关部门限期整改,让广大经营主体在浙江投资兴业更安心、更舒心、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