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日报

勇立潮头三十年 锲而不舍谱新篇

日期:09-24
字号:
版面:00012版:专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在金丽温高速永康出口,“世界五金之都,品质活力永康”的巨幅标识矗立在滚滚车流之中。

  三十年前,这座地处浙中腹地、地区生产总值仅为50.67亿元、工业产值32.15亿元、财政总收入2.21亿元、自营出口4700万美元的城市,喊出了“让永康五金走向世界,让世界五金汇集永康”的豪迈口号。

  三十年后,永康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35.53亿元、工业产值达到378.05亿元、财政总收入118.72亿元、自营出口69.62亿美元,规上工业企业超千家、规上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建成区面积达80.35平方公里。

  这一组组令人振奋的数据,生动叙述着永康经济社会发生的巨变。在其背后,作为永康经济文化重要活动的中国五金博览会,无疑是产业发展的“主引擎”、城市建设的“助推器”,为建设“世界五金之都”注入不竭动力。

永康五金走向世界的一声号角

  春秋铸剑、汉造弩机、唐铸铜铳……永康有着深厚的五金文化底蕴和产业根基,五金历史可追溯至黄帝时代。永康铜匠、铁匠、锡匠走南闯北,足迹遍及全国,“五金工匠走四方,府府县县不离康”的民谣广为流传。

  改革开放以来,永康人发扬“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将五金产业发展为支柱产业,走出了一条以五金制造为核心的康庄大道。

  上世纪90年代,彼时的永康有产品却苦销路。办一场大型展会,成为永康市委、市政府的破题之策。

  1996年10月6日,以“让永康五金走向世界,让世界五金汇集永康”为主题的首届永康五金新产品博览会精彩亮相,永康城内万人空巷。据统计,仅前来观展的市民就超过10万人,展馆内参展企业超千家,参展产品达5000多种。短短4天,商品交易额达到5.89亿元,出口创汇1720万美元,科技成果转让累计285个,大大超出了预定目标。

  “订单像雪花一样飘来,根本来不及生产。”即使时隔多年,回忆起首届五金博览会的商交情景,浙江神超锯业制造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叶根培仍旧历历在目。

  当时的永康城内,人们口口相传四个“没想到”:没想到自发参加开幕式的人那么多,没想到汇集的五金新产品这么多,没想到五金机械产品交易这么热闹,没想到科技成果交流如此“一拍即合”。

  展销两旺的情景,让整个五金行业为之震动。五金博览会的意义,已远超展会本身——它开创了五金行业交流合作的窗口和平台,是永康五金走向世界的第一声号角,是永康五金产业腾飞的关键引擎,也是浙江县域经济澎湃活力的生动注脚。

  时光斗转,日新月异。

  2011年,中国五金博览会迎来重要转折。当年9月,永康最大的会展建筑——永康国际会展中心落成启用。这座总建筑面积16.2万平方米、整体形状如凤凰腾飞的建筑,极大提升了永康承接大型展会的能力。同年在此举办的第16届中国五金博览会,形象、规模、档次、影响力和美誉度迈上新台阶。至此,中国五金博览会进入飞速发展的黄金期。

  2013年,第18届中国五金博览会发布全国首个五金行业指数“中国·永康五金指数”。

  2021年,第26届中国五金博览会首次开设世界五金精品展区。世界五金精品馆总面积达1.3万平方米,被誉为“永不落幕的五金博览会”。

  2023年,第28届中国五金博览会展出面积达历届之最,规模达9.1万平方米。与此同时,“世界·永康五金指数”正式发布,实现了从“中国·永康五金指数”向“世界·永康五金指数”的迭代升级。

  博览会承办方、浙江中国科技五金城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说:“三十年历程中,中国五金博览会经历了从产品交易到品牌展示,再到创新引领的三大跨越。每一届博览会都是中国五金产业发展的风向标,记录着行业的前进步伐。”

  在博览会的推动下,永康五金产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从传统五金到现代智能工具、从单一产品到全产业链、从国内市场到全球布局的历史性跨越。永康科技创新、品牌建设、质量提升等各领域取得全方位突破,先后荣获中国五金名城、中国门都、口杯之都、电动工具之都、休闲运动车之都、家具清洁用品之都、炊具之都等“一城七都”美誉,产业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以展旺市以展兴城的一次跨越

  中国五金博览会,不仅是永康会展经济崛起的见证者,更像一面镜子,清晰折射出中国五金产业从“小五金”到“大产业”、从“国内市场”到“全球视野”的转型脉络,走出了一条“以展旺市 以展兴城”的特色之路。

  初创阶段的永康五金博览会,以“搭建平台、促进交易”为目标,为五金企业开拓市场,并于1999年迈向“国字号”展会。各家企业摆出最新产品,与前来采购的商家讨价还价,虽然形式简单,却为企业打开了通往市场的大门。

  成长阶段的永康五金博览会,伴随中国加入WTO而腾飞,国际化成为关键词。参展企业开始注重品牌形象和展位设计,博览会逐渐吸引国际企业参展,推动了永康五金从“价格竞争”向“品质竞争”转型。

  成熟阶段的中国五金博览会,智能制造、工业设计、技术创新成为主角。会期活动日益丰富,增加了设计大赛、技术研讨、行业论坛等环节,引领五金产业向高端化迈进。永康五金区域品牌价值大幅提升,成为“中国五金之都”的亮丽名片。

  飞跃阶段的中国五金博览会,打造“永不落幕”的展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成为新主题,博览会不仅是交易平台,更成为行业创新策源地和趋势发布台。

  “五金博览会一年一个样,十年大变样。从最初摆地摊式展销,到今天的国际展会,它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永康制造业的升级之路。”永康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如果说雄厚的五金产业基础和广阔的五金城市场资源是五金博览会长盛不衰的关键,那么创新求变则是这场五金盛宴发展的“原动力”。

  发布全国首个五金行业指数“中国·永康五金指数”、首创世界五金精品展区、首办中国(永康)网货节……三十年来,中国五金博览会不断创新机制、丰富业态、拓展功能,紧跟市场变化和需求推陈出新,已从原先以线下展销为主发展到线上线下同步展销、智慧会展,从单一的商交展一步步成长为集五金产品展销、科技对接、工业设计、国际采购、创新论坛、人才交流、五金指数、文化传播等功能于一体的全球三大五金盛会之一,新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层出不穷、叠合融通,客商与参展商双向奔赴,全球市场与五金制造高效对接。

  会展流量不仅能变为经济增量,还带来了文化力量、城市能量。在永康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看来,这是中国五金博览会带来的“溢出效应”。

  三十年博览会,塑造了“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永康先后获得“中国五金之都”“中国五金商标品牌基地”“国家五金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等荣誉称号,五金产业纳入浙江省首批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试点,五金之都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三十年博览会,不仅是产品展示交易的平台,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每届五金博览会期间举办的五金文化节、工匠技能大赛等活动,弘扬了五金文化,培育了工匠精神,为五金产业发展注入了持久动力。

  三十年博览会,不仅带活一方产业,更提升了一座城。以中国五金博览会为龙头,中国(永康)国际门业博览会、永康国际机械装备及工模具展览会等系列展会百花齐放。博览会期间,酒店一房难求,餐厅座无虚席,展会经济效应显著。不仅如此,博览会形成了商流、物流、信息流的集聚,既提高了永康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也大大加快了永康城市化发展进程,城市功能品质显著提升。

以变应变与时偕行的一路坚守

  很多人会问,一个办在县级市的展会,何以连续举办三十载长盛不衰?

  这离不开高效灵活的办展机制。

  中国五金博览会的成功,除了历届永康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行业协会、政府及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外,还在于其始终顺应行业发展规律——通过历时二十余年的渐进式改革,由政府主导型展会向市场化运营转变。政府的角色,实现了从“台前主导”到“幕后支持”的战略转变,通过制度设计、政策保障和资源协调等方式持续赋能,统筹做好安全、交通、应急等服务和保障工作,形成了“政府引导、国企主体、市场运作”的办展模式,以市场化、专业化路径实现多方共赢。

  站在三十年的新起点,中国五金博览会如何续写辉煌?

  围绕“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方向,中国五金博览会致力于打造全球五金行业标杆展会。

  专业化是展会兴旺的根基。博览会深度聚焦五金全产业链,通过举办前沿技术研讨会、新品发布会及行业标准论坛,汇聚一流产品与技术,为专业人士提供深度交流与精准对接的平台,为展商和采购商提供精准匹配、趋势预测等增值服务。

  品牌化是致胜未来的关键。吸引国内外知名品牌与本土企业同台竞技,除了“世界五金精品馆”常年开放,今年的展会,还设置了境外品牌馆,日本高壹、美国得伟、西班牙Tumtec等知名品牌一起亮相,打造品牌展示、价值提升和商业合作的生态圈。

  国际化提升是必然选择。博览会将继续扩大国际展商和采购商比例,加强与德国科隆、美国拉斯维加斯等国际五金展会的合作交流,引入更多国际高端品牌和先进技术,同时助力中国五金品牌走向世界,打造“买全球、卖全球”的格局。

  未来已来,征程再启。

  三十年风雨兼程,中国五金博览会完成了从“地方展会”到“国家级平台”再到“全球五金交流窗口”的蜕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五金博览会将继续秉承“让永康五金走向世界,让世界五金汇集永康”的使命,按照“坚持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坚定不移办好五金博览会”的要求,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在推动中国五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铸就更加辉煌的未来。

  本版图片由浙江中国科技五金城集团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