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燕翔 楼锦泽
9月21日上午,“产才共融 创享未来”2025绍兴人才周隆重启幕,来自五湖四海的近300名院士专家、青年才俊、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话创新、共谋发展。在为期一周的议程中,与会嘉宾将深度走访新时代“名士之乡”,感受“来绍兴、才尽兴”人才生态。
绍兴市素有“鉴湖越台名士乡”的美誉。悠悠运河流淌处,各类人才辈出。近年来,刻印在骨髓中的识才重才基因,让绍兴在高水平打造人才强市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一年一度的绍兴人才周,正是绍兴以最高礼遇、最大诚意邀请人才与绍兴共同发展的重要平台。秉持该理念,今年的人才周设置了“以才启智”“以赛引才”“以礼敬才”三大系列共25场活动,推动人才与产业同频共振、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
勇当改革先锋
“三位一体”厚积创新动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绍兴自2023年被列为全省唯一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综合试点,便设立了书记市长担任双主任的市委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委员会,举全市之力推进教科人良性循环。
今年的人才周启动仪式上,改革成果集中亮相:《低空经济、人工智能产业人才战略需求目录》及《支持创业人才发展专项举措》发布,省级部门领导和市领导共同为科技型企业家、“科技副总”“产业教授”和高层次人才代表颁发证书,重点人才科创平台授牌成立、“四题一评”揭榜挂帅项目领题、重点人才科技项目签约。
据悉,依托人才“编制在高校、科研在平台、转化在企业”机制,绍兴已有170余名“科技副总”“产业教授”;围绕产业育人、就业留人,绍兴引导高校新增人工智能、智能科学与技术等与重点产业强相关专业27个;聚焦产才融合、双向赋能,绍兴常态化开展“百院千企”大走访大调研,完善重点产业人才需求库,聚焦未来产业编制《绍兴市低空经济、人工智能产业人才战略需求目录》。提质拓面“企业认定、政府认账”,支持5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及上市公司等七类重点企业推荐认定人才,今年已累计认定人才592人。
为助力科技成果产业化,全市已建成中试场地24万平方米,汇聚各类人才900余名,开展中试服务400余项,服务金额超3.9亿元。
眼下,“三位一体”激发的创新动能,正在绍兴产业一线催生出一个个产学研项目。作为绍兴市首批“科技副总”的绍兴文理学院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严俊峰,这段时间正和凯泰特种纤维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员联合攻关高端医用无金属残留聚乳酸制备关键技术。
锚定人才赋能
“四题一评”提升转化质效
今年的绍兴人才周,七个“四题一评”揭榜挂帅项目集中领题。据悉,“四题一评”协同攻关机制是绍兴破解人才链和产业链融合难、科研与产业结合不紧密、成果转化不畅等问题的创新举措,具体为“企业出题、政府助题、平台答题、车间验题、市场评价”。
在“四题一评”协同攻关机制中,人才不再是被动服务的要素资源,而是主动发力的核心变量。在实践中,绍兴格外重视“按需定才、链式聚才、共享用才、市场评才”,全力激发人才在创新需求凝练、平台答题验题、成果落地转化、企业长高长壮等环节的作用,切实打通了“人才集聚—技术攻关—产业升级”的闭环发展路径。
近年来,绍兴市打好人才“引育留用”组合拳,全市已累计集聚省级及以上领军人才1500余人,城市人才吸引力指数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前25位。1—8月,全市新增就业大学生9.7万人、青年硕博士4355人,技能人才3.61万人。
为集合人才力量,绍兴不仅支持“四题一评”成效突出的在绍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及中试平台纳入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市级试点,给予人才项目评审、经费“包干制”、职称评聘等自主权,还鼓励各区、县(市)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差异化打造一批人才赋能“四题一评”做法案例和标志性平台,营造全社会鼓励研发、支持创新的浓厚氛围。
点燃创新引擎,需要政府的“有形之手”,也离不开市场的“无形之手”。为用好市场评价这把“准尺”,绍兴还计划构建涵盖经济效益、市场反响、应用情况等多维度的人才科技成果评价指数,对成果评价情况较好的单位予以人才科创基金重点支持,优先推荐市级及以上“首台套”项目。同时搭建统一开放的技术交易市场,打造科研成果“绍兴拍”品牌。
鼓励创新创业
“理想之城”打造双创城市生态
如果说人文历史是绍兴的“城市标签”,那创业创新就是绍兴的“城市魅力”。
近年来,绍兴突出青年人才招引,连续8年开行招才引智专列,覆盖全国400多所高校,每年都有超12万名高校毕业生、6000名青年硕博士乘着专列到绍兴创新创业、成就梦想。今年更创新推出“一城一产一人文”系列活动,组织5900余家企事业单位赴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所境内外知名高校开展各类招聘活动290余场。
今年的人才周,还特意安排了外籍科技人才&“产城人文”面对面、两岸数字产业青年企业家绍兴行等人才交流活动、“宋韵剡承·越韵传情”青年人才集体婚礼、“才聚柯桥、音为有你”青年人才音乐会等人才联谊活动,邀请与会人才深入了解绍兴年轻化、国际化、开放式的创新创业生态。
落子“关键处”,政策是关键。绍兴出台全省首部关于人才发展促进的综合性地方法规,不断优化人才服务质量,常态化实施人才服务“十件实事”,面向在绍人才发放人才消费,深化“七天免租”“零元免费入住”“人才伙伴酒店”等人才安居模式,面向青年人才推出地铁公交免费、运动场馆免费、旅游景区免费等特色服务。
同时,绍兴还全链条打造创业创新服务支持体系。人才只需登录“创业一件事”服务平台,就能得到从创业培训、导师结对到工商注册、融资对接等“一站式”服务。目前,绍兴全市创业担保贷款规模已近3亿元;创业孵化基地71家,其中省级8家。
绍兴科创平台提能造峰也在加速推进,五大科技城“串珠成链”,五大实验室高水平建设,科创走廊十大标志性工程和“百项千亿”重点项目稳步推进。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近年来,绍兴市已引进高层次人才创业企业883家,其中5家成功上市,成为近悦远来的创新创业“理想之城”。
围绕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两篇大文章,绍兴将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扎实推进人才队伍建设,让现代化名士之乡成为新时代胆剑篇中的点睛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