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日报

柯城: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日期:09-22
字号:
版面:00010版:专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近日,衢州市柯城区九华乡的田野间,一片繁忙景象。衢州市绿手指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种植组负责人刘立平带着团队在谷口村开垦土地、育苗灌溉。不远处,源口村的有机蔬菜大棚基地建设正酣,挖机轰鸣、干劲十足。这里正成为柯城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共富的新战场。

  一批有知识、有情怀的年轻人从城市走向乡村,用科技与智慧重新定义“新农人”,用有机农业和全产业链经营唤醒沉睡土地,也为柯城共同富裕注入了澎湃的“青春力量”。

  ■ 郑晨 刘烨珏

  有机农业育新机

  刘立平是一名90后北京大学药学硕士,来自黑龙江。如今,她扎根柯城,担任绿手指华东基地的蔬菜生产统筹。“我们一切按农时来,不盲目、不冒进。”她介绍,目前团队已完成3亩土地开垦,胡萝卜、西芹等作物已陆续播种。

  绿手指作为国内有机农业头部企业,深耕行业15年,华南基地年销售额已突破8000万元。今年5月,企业经多地比选,最终落户九华乡,并启动150余亩华东一期基地建设,明年还将推进110亩二期项目,打造集种植、加工、集配、文旅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辐射长三角市场。

  “我们不是为了情怀空想,而是真正把有机农业当作事业来做。”刘立平说,项目预计可稳定吸纳100人就业,临时用工需求更大,还将带动当地桃李等农产品向有机标准转型。

  与此同时,位于谷口村的“灵鹫·青谷青年入乡基地”迎来了第26期学员。来自中国、马来西亚等地的20多名青年在此接受生态农业全流程培训。主理人韩齐介绍,该项目源于生态有机农业理念,自5月启动以来,已吸引超1万名海内外青年报名,多数学员结业后选择留下,成为柯城乡村振兴的新力量。

  “乡村振兴不能只靠咖啡店和露营地,更要靠扎实的农业根基。”九华乡乡长邵凯锋强调,绿手指与“一亩耘心”的青年入乡实践,是“灵鹫康养·中国跑乡”重点村组团连片建设的核心内容。该片区刚获省级7000万元资金奖补,将重点用于青年入乡、有机农业、运动康养等全产业链培育。

  目前,九华乡系统推进全域有机农业转型,源口村15亩水蜜桃基地、上铺村200亩水稻已启动有机转化,1500平方米厂房将用作绿手指集配中心,未来还将建设有机食品加工厂和餐厅等项目。

  为支持青年扎根,九华乡推出“青年陪跑”计划,为结业学员提供1至2亩试验田、共富庭院等选择,通过龙头企业带动销售,配合政策扶持,实现“培训—实践—创业”全链条孵化。预计到2026年,全乡有机农产品覆盖率超30%,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年增长20%以上。

  在柯城,青年返乡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一场有体系支撑、有政策护航、有技术赋能的“双向奔赴”。为破解青年入乡“水土不服”难题,全区在航埠、万田、九华等5个乡镇打造14个青年入乡实践站,提供从技能培训、创业孵化到就业指导的全链条服务。实践站创新“理论培训+基地实操”机制,开设无人机操作、电商运营、质量检测等实用岗位,助力青年沉得下、练得实、能成才。通过精准培训与创业扶持,柯城力争今年再培育农创客300人。

  项目引领拓新路

  9月18日,浙江金明生物年产5万吨柑橘全果综合利用项目现场,工人们正紧张地进行柑橘加工智造中心等厂房的装修扫尾。

  该项目占地约46亩,计划新建高层厂房、研发楼、检测楼及宿舍楼各1幢,目前工程总进度超95%,核心厂房均已结顶。项目拟引进全自动柑橘果粒生产线和先进加工技术,从皮、渣、籽中提取香精油、果胶等高附加值产品,将柑橘利用率提升至90%以上。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加工柑橘类水果5万吨、年产值超5亿元。“项目计划年底投用,将进一步提高柑橘产业的附加值。”浙江金明生物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柯城坚持“项目工作化、工作项目化”思路,以“三重一亮”项目为抓手,挂图作战,压茬推进一批重点农业项目落地见效。其中,“两江”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入选省级名单,意味着柯城农业现代化迈入新阶段。

  农业现代化进程还反映在蔬菜产业的发展上。上半年,柯城新建成1000亩设施蔬菜共富基地、5000亩“稻+”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全区蔬菜复种面积5.66万亩、同比增长6.56%,产量9.7万吨、增长12.43%,在建蔬菜产业项目14个。销售方面,四省边际数字农业科创园已建成“蔬菜产业大脑”,内联本地集散中心,外接全国市场,实时展示价格、供需、物流等信息,贯通农产品供需两侧。

  通过持续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不断优化结构、增强农村动能,上半年柯城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004元,同比增长6.2%。

  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村集体增收也在同步推进。今年7月,石室乡农事服务中心正式启用,聚焦水稻、高粱等主粮作物,打造“耕、种、管、收、烘”一站式农业服务平台。该中心由乡政府牵头、强村公司投资,新东村、姜家埠头村等村集体共注资约200万元,并参与分红。“我村土地资源有限,经营性收入不高。通过服务中心,每年可获得投入金额7.6%的分红,约3.8万元。”姜家埠头村负责人说。

  2024年,柯城区村集体经济总收入2.26亿元,同比增长8.85%,全区行政村实现总收入30万元且经营性收入15万元以上全覆盖,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行政村占比40.43%,居衢州市前列。今年上半年,5个乡镇共19个村累计向农户分红947.38万元,惠及社员9836人。

  下一步,柯城将紧抓重点项目“牛鼻子”,深化“一镇一产业、一村一品”建设,迭代强村公司、“飞地”抱团等机制,推动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增长6%以上;建强“共富合伙人”平台,通过政企村、产学研多方联动,全年带动农民就业6000人以上。

  特产加工创新值

  9月12日,“辣么有衢”衢系“土特产”村播促消费选品会在柯城村播基地举行。32家本土企业携精品亮相,40余名省内外主播现场对接,30余人次达成合作意向。“衢州土特产真要火出圈了!”浙江早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舒月文说。

  这场选品会是柯城推动“土特产+商贸”新业态、促进消费提质的缩影。近年来,柯城以“生产+加工+科技+品牌”全链融合为路径,持续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作为“中国柑橘之乡”,柯城区拥有各级龙头企业15家、合作社230家,年处理柑橘能力超30万吨,居全国前列,今年成功入选省级“土特产”精品培育试点。

  品牌建设同步推进。“南孔圣柑”等区域公用品牌不断打响,推动衢陈皮产业实现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早椿农业采用“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在万田乡荷塘村建设“衢六味”未来农业产业园,一期投用后年消耗椪柑3000余吨,生产衢陈皮200余吨,带动农户户均增收超2万元。待二期全面完工,预计可带动万户橘农户均年增收3万元。今年5月,“柯城衢陈皮科技小院”入选国家级科技小院,打造“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协同创新体系。

  同样驰名世界的还有柯城“出品”的鱼子酱。全球35%的鱼子酱产自柯城,衢州鲟龙水产食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鱼子酱出口量连续10年稳居世界第一。今年,全国首家鱼子酱文化体验店在衢州古城开张,创新推出鱼子酱冰淇淋、鱼子酱月饼、鱼子酱巧克力等产品,探索“柯城特产+文化”新路径。通过“公司+农户+标准化”模式,当地村民年增收超5000万元。

  接下来,柯城将重点加快蔬菜主导产业发展,畅通销售渠道,打响“鲜辣”品牌,并持续推动柑橘、中药材、食用菌、鲟鱼等“3+X”产业提标扩面,真正实现促消费、活产业、富百姓。

  悠悠三农,活力之源开新篇。柯城将“围绕‘富民’统筹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这一主线,聚焦古城新区城乡融合发展轴建设,着力构建四省边际农业现代化发展高地、15亿级设施蔬菜全产业链、重点村片区组团标志成果,持续为打造工业强区、商贸兴区、文旅名区、运动活区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