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日报

径山:中华文化的地域性缩影

日期:09-22
字号:
版面:00005版:观点       上一篇    下一篇

  巍巍天目,蜿蜒东下,终于余杭。一弯苕溪,一脉文明,流淌千年。在大自然馈赠的山水长卷中,径山成为一个充满诗意和历史韵味的地方。

  ■ 林玮 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径山是一座山,海拔不过700多米;径山是一个镇,人口约4万余,径山也可以是镇下的一个村,人口不足2000。径山还是一座古刹,开山迄今一千四百八十年;径山还是古刹及其周边产出的一种绿茶,系卷曲型毛峰;它还可以是围绕这种茶而展开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径山茶宴”……

  总之,径山是一个地名,也是一种地域文化。它是灿若星辰的中华文化的一束微光,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迄今闪耀的一颗明珠。当然,远不止径山,这种古今一源的地域文化,在中华大地上星罗棋布,是苏秉琦教授关于中华文明乃“满天星斗”之说的现实依据。

  在文化产业研究界,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传统地域文化是当代文化发展的历史包袱与精神负担。论者例举好莱坞或深圳,说其没有传统,反而创新,一举成名。这样的看法,乍听有理,实则片面。因为一种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重点绝不在经济、便捷与否,而是一种使命与责任。传统地域文化转化得好,一样可以成为爆款,甚至“长红”。径山就是明证——从洪荒走来,径山是良渚文明的遗脉;穿越唐宋,径山是国际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的见证;抵达当代,径山是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与城乡共富的典范。

  面对中华大地星汉灿烂的种种地域文化,面对其同根同源又极富个性的历史传统,我们固然可以说“远不止是径山”。但面对地域文化在当代的复兴使命,人们总忍不住还要问一句:为什么偏偏是径山?径山是一个范本,更是一个有待解读的文本,它召唤着你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