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日报

翟欣欣案的震慑意义

日期:09-22
字号:
版面:00005版:观点       上一篇    下一篇

  ■ 本报评论员 王彬

  9月19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对被告人翟欣欣涉嫌敲诈勒索罪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一案依法公开宣判,以敲诈勒索罪判处翟某某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判决翟欣欣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魏某某等人经济损失共计人民币7万余元。

  翟欣欣是WePhone开发者苏享茂前妻,2017年她与苏享茂闪婚闪离,并因不断索要钱财导致后者自杀。此案已延宕8年之久,久到很多网友都误以为此案早已审判完毕,进入执行阶段。但实际上,此前法律层面真正尘埃落定的,只有民事判决:翟欣欣退还苏享茂家属现金、汽车共计近千万元以及撤销翟欣欣海南、北京两套房产的个人所有权。2023年,翟欣欣因涉嫌敲诈勒索被刑事立案。

  从如今的一审结果来看,正义的法槌终于落地。此案相对而言属于较高量刑,有律师表示:“这体现了司法对这种严重犯罪行为的严厉惩处。”这也是在警示全社会,只要违法犯罪就要受到法律制裁,违法就是违法,没有情有可原,更没有侥幸可言。从民事到刑事,司法机关传递着“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价值观,他们用法律为受害者伸张正义,给社会一个交代,这样的结果大快人心。

  此案确实极具典型性和标志性,为婚恋领域的相关案件,立了一个现实模版,无论是认定标准、证据要求,还是量刑原则,都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大快人心”的同时既有示范效应,更有震慑意义。婚姻不是敛财工具,更不是违法犯罪的护身符,再亲密的关系,也要经得起法律的审视,再宽广的爱也容不下狭隘的欺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