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日报

答案就在土地里

日期:09-22
字号:
版面:00005版:观点       上一篇    下一篇

  ■ 丁珊

  就在前两天,历时两年建设的“种地星球”项目揭开神秘面纱。这个坐落于杭州西湖区后陡门的农文旅综合体,脱胎于劳动纪实节目《种地吧》,探索着从线上综艺到线下体验、从流量到留量的闭环。不久前,我和项目所在地山联社区党组织书记汪国建一起探访种地星球项目。返程车上,窗外掠过连片的向日葵、绚烂的晚霞,他手握方向盘,轻轻舒出一口气说:“总算是田成方、地成块啦。”

  “田成方、地成块”,指田地形状规整、土地集中连片。过去20年,后陡门村没少“折腾”,种完葡萄种草莓,村民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时候游客能够来,茶叶蛋能卖得出去?”

  谁承想,答案还是在土里。“十四五”时期,全省推进“百千万”工程,计划形成集中连片耕地244.1万亩。在三墩镇百亩方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推动下,山联社区集中复垦形成8块稻田,完成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这些硬件的铺垫,正好承接住《种地吧》节目组打造劳动综艺节目的设想,为农文旅融合业态萌芽留足空间。回想这段历程,汪国建感慨:“走过千步,最终还是回归第一步。”

  土地和青春潮流的这场“奇遇”,早有伏笔。随着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深入推进,更加注重“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一档“让年轻人关注农田和农业”的劳动纪实节目恰逢其时。

  正如粉丝留言说,“土地可以治愈一切”。广为流传的后陡门影像中,常出现这样的构图,前景是白鹭悠然翩跹于插秧机旁,后景是城市天际线的高楼轮廓。这与钱江南岸的稻田CBD异曲同工,它精准地握住了社会的情绪。当忙碌在格子间的现代人想抽离、放空时,这片触手可及的稻田,无疑是暂避喧嚣的乌托邦。

  这场奇遇揭示了一个道理:找到农业农村的核心竞争力,并挖掘延伸文化习俗、自然生态和生活方式的多维度价值,农村在城市化浪潮中可以真正把握住主动权。

  如今,村书记在社交媒体开出的账号获赞或收藏达3.8万,“后陡门巡田监工”“禾伙人(粉丝)围攻老村长”等网络“黑话”用得丝滑自如、造梗玩梗比年轻人还娴熟。村民们在综艺中客串农业导师、龙船教练,不断丰富着后陡门这个IP的层次。农文旅基地开业后,村民通过资产租赁、集体资产增值、农事体验项目等方式,正多渠道参与、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周边的理发、面馆、网约车等服务也在蓬勃生长。

  无比包容又无比坚韧,正如过去20年间,后陡门村民从未停止过对机遇的敏锐捕捉和踏实耕耘。主动拥抱时代、探索新的可能,这片荒地正在长出一个“种地星球”。 (作者系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