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日报

守护丝路遗产 共赴“丝路之约”

日期:09-22
字号:
版面:00004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敦煌9月21日电 (记者 陆遥)9月21日,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在甘肃省敦煌市开幕,来自97个国家和8个国际组织的千余名嘉宾齐聚一堂,共赴这场“丝路之约”。

  本届文博会以“加强文化交流,促进文明互鉴”为主题,共举办开幕式、会见会谈、重要嘉宾巡馆、文化展览、文艺演出、研学交流、招商引资等7大类17项活动。同期,还举办了“2025敦煌论坛”,并设立了“文化遗产保护典范和敦煌学研究高地研讨会”“人类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意产业知识共享”等分论坛活动,发布文化遗产保护和敦煌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以期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务实合作。

  在文博会现场,记者注意到一黑一白两辆特别的车——它们是敦煌研究院带来的移动实验平台。

  加长的白色厢式货车,是文物出土现场保护移动实验室。针对出土文物面临环境突变引发的彩绘褪色、金属锈蚀、有机质降解等不可逆劣化问题,敦煌研究院联合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共同研制完成了我国首台文物出土现场保护移动实验室,将科学保护实验室“搬”到考古现场,形成“边预探、边发掘、边监测、边检测、边保护”的动态协同保护新模式,最大限度留存了考古现场文物信息。

  另一辆黑色货车,是首次正式亮相的文物数字化智能移动平台。敦煌研究院工作人员吕尧向记者介绍:“如果说文物出土现场保护移动实验室专注于出土文物的现场保护,那么这个文物数字化智能移动平台则主要负责文物的数字化采集工作。”它将整套数字化关键技术和专业设备集成在一辆车内,构成了一个集基础保障、数据采集处理、远程控制和高性能计算于一体的移动工作平台,相当于一个可移动的工作站,能够突破时空和地域限制,提供“上门”数字化服务。未来,这一平台不仅有助于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还将促进整个文物数字化行业的进步,全面加速丝绸之路沿线文物数字化保护的进程。

  据悉,本届敦煌文博会展览面积共约2.4万平方米,创历届之最。集中展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典范和敦煌学研究高地建设的最新成果,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艺术、旅游景区、风土民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