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9月22日,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杭州开幕之际,浙江日报特别推出创意融媒体产品《海岛看见TA:走进金塘水獭的奇妙世界》,以一封水獭来信的方式,综合运用3D建模、手绘漫画、音视频、数据可视化、720度全景展示等形式,讲述舟山金塘岛“水獭归巢”背后的故事,从多个层面解析当地“社区保护地”模式给野生动物保护带来的启示,由此窥见生态文明建设的浙江实践,读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国智慧。
水獭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5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近危(NT)类别。作为河流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水獭的去留,直观反映着河流的健康状态。在舟山金塘岛,如今至少栖息着26只欧亚水獭个体,是目前中国境内为数不多、可被稳定观测与研究的关键种群之一。
不同于将野生动物“圈起来”“养起来”的做法,舟山积极探索“社区保护地”模式,通过实施“水獭深夜食堂”计划、开设水獭科普馆等举措,让金塘岛上的水獭与人类和谐共处、共享同一个空间,更符合生物生长规律,为“山—海—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示范利用提供了可供分析的落地样本。金塘水獭项目还被列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这也是近10年来华东地区首个加入该项目的生物多样性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