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山下,霓虹初上,九州商圈人潮涌动,非遗市集的灯火映照着城市的活力;石鹰溪畔,竹影摇曳,安吉白茶的清香萦绕着乡村的静谧。在湖州市安吉县昌硕街道,城市与乡村不再割裂,而是如同一幅双面绣:一面是商圈沸腾、文化交融的“锦绣昌盛”,一面是溪流淙淙、活力满枝的“繁花硕果”。在安茶馆内,青瓷杯中的茶汤正温,老茶客眉眼含笑:“咱昌硕的‘昌’,是城里文化落得实地、乡村绿水淌出金银的‘昌’!”
一城一乡一画卷,共生共荣共昌硕。打破“城强乡弱”的刻板认知,让县城不再是单向辐射的中心,乡村也绝非被动承接的末梢。这不仅是一域一地的变迁,更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县城发展路径的深刻回应。
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以人为本”“城乡融合”,在这里已落地为生动实践——从凤凰山麓到双一村头,从商圈霓虹到溪流竹海,昌硕以“倡”为笔,拓生态富民之路;以“唱”为韵,奏文明交融之声;以“昌”为基,筑县城样本之格。
“倡”·生态赋能:青山变金,活水化银
——拓一条城乡共富的绿色发展之路
“倡”是导向,是动能。昌硕向生态要效益、以绿色引青年,让山水生金、人才回流,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城乡共富埋下第一粒种子。
石鹰村的“金水记”里,藏着生态价值转化的生动密码。彼时的余英溪,还是村民眼里“只能洗衣服的溪沟”,漂流项目跟社会资本合作,年保底分红仅12万元,连设施维护都捉襟见肘。直到安吉交投集团收储20年水生态经营权,“倡”导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漂流升级增设“生态解说牌”、岸边建起竹制休息亭、引入“水上研学”体验,曾经的“破溪沟”成了游客争相打卡的“生态打卡地”,这正是推动减污降碳扩绿协同增效的基层实践。如今,石鹰村集体年保底收益达200万元,叠加小卖部租金和漂流分红,年收入预计突破400万元,“绿水”真正流成了“金水”。
高坞岭村的“回乡潮”下,载着生态引才振兴的鲜活答案。青年夫妇陈国超、唐小驭正是被这片土地的“生态创业风”感召,怀着对乡土的赤诚热爱踏上归程。他们运用村中一处荒废的瀑布周边地块——这片曾被闲置的生态角落,在夫妇俩的巧思与耕耘下重获新生。耗费整整一年光阴打磨,这里最终变身为独具特色的“山外儿的山柴窑披萨咖啡馆”,开业短短两天便吸引逾千人慕名打卡。如今,潺潺瀑布流水与咖啡馆袅袅窑烟相映成趣,勾勒出生态与创业共生的特色景致,更印证着“回乡潮”中生态引才、资源赋能的振兴密码。
绿水青山流金水,青年回乡涌活水。二者同频共振,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鲜活实践,让城乡共富的种子扎地生根。
“唱”·文脉交融:城乡和鸣,美美与共
——奏一曲文明互鉴的融合乐章
“唱”是融合,是共鸣。让乡村文明进城、城市文化下乡,在双向奔赴中铸就“一城一乡一灵魂”的昌硕气质,为现代化县城样本注入文化灵魂。
双一村的“文明牌”,让乡村治理在和谐中提质。全国文明村的彩绘墙下,藏着文明落地的千丝万缕:家风家训传承活动,诵读家训、聆听典故,千年文脉顺着话语流淌;“最美双一人”评选,示范引领、德治建设,成了村民赞不绝口的“活教材”;党员志愿服务队送药上门、代缴费等服务——让文明不再是白墙上的标语,而是村民心头的温度、手头的日常。
城区的“非遗圈”,让传统文化在烟火中重生。以“糖汁为墨,勺子为笔”的糖画传承人陈银海,让“15分钟文化圈”里飘起了沁人的甜香。大人围观着重拾童年记忆,忘却平日烦忧;孩子追着糖香欢呼,眼里满是对老手艺的好奇。曾经有人觉得“糖画只是老玩意儿”,如今街坊邻里总盼着他来“添甜”,连外国友人也被他的技艺所折服——糖勺舀起千年传承,甜香浸润烟火日常,这正是传统文化活在当下的生动注脚。
产业的“文化芯”,让城乡文明拧成一股绳。石鹰村的漂流里,竹编船桨不只是装饰,游客指尖抚过的纹路,藏着老匠人剖篾编织的岁月温度,让清凉山水浸满手艺情怀;双一村的休憩间,非遗手作体验让游客在“挑一压一”的编篮过程中,把乡村技艺变成可带走的文化记忆——生态裹挟文化,城乡文明拧成一股绳,如茶馆中茶水添续,越泡越浓。
“城有城的烟火,乡有乡的山水,文明交融处,打造最美县城样本的重任,昌硕要首先挑起来。”昌硕街道主要负责人掷地有声。
“昌”·双基共筑:治理赋能,民生暖心
——筑一座安心繁荣的现代化县城样本
“昌”是兴盛,是根基。当生态之路与文明之韵交汇,便沉淀为干部敢为、群众得益、城乡同频的昌盛图景。
干部“马上办”,办出的是信任与加速度。三里亭社区公示栏前,居民争看干部考评数据:干部走访户数、矛盾化解率等数据清清爽爽,红色“优秀”旁贴着居民手写的好评。“以前找干部得‘碰时间’,现在上午说家里漏水,下午网格员就带物业来修。”居民王阿姨感慨道。这背后是社区干部的“全链条管理”,通过“导师帮带新星”机制培育了32名青年干部,他们从乡村生态项目里学“主动服务”,从文明创建里学“换位思考”,把乡村的实干劲带进城区治理,让社区成为省级样板站点。
物业“清账本”,清出的是透明与幸福感。“以前小区公共收益是笔糊涂账,现在半年一公示,审计报告随时查!”紫竹山庄的李师傅说。街道借鉴乡村“三方协同”经验,建立“社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机制,推行“两查两改”,联合县物业专班开展信用评价——2025年上半年物业投诉下降42%,公共收益规范率达100%。社区工作者错时上岗推行延时服务——“服务八点半”延时办业务,不少上班族直言:“有事找得到,安心!”
治理效能“一升一降”,群众获得感“实实在在”。昌硕街道12345热线诉求量同比下降36.6%、满意率同比上升7.8%,这组数据切实印证了干部“马上办”的优良作风——“平安昌硕”成为最踏实的安全感,印证着“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治理温度。
兴昌盛之景,成时代之范。暮色四合,九州商圈灯火璀璨,非遗市集喧嚣未止;石鹰溪上漂流船归,笑声荡碎溪月;双一村童谣声起,竹编歌谣随风远扬。这里,城市与乡村不再遥远,生态与文明交汇共生,治理与民生温暖相融。
“安吉昌硕街道城乡融合不是终点,而是打造中国现代化县城样本的启程之处。”昌硕街道主要领导激情豪迈信心满满。
昌硕街道,正以“倡”拓路、以“唱”融韵、以“昌”筑基,一步步迈向“产城共兴、共同富裕、治理样板”的现代化县城典范——锦绣昌硕,正在成为这个时代最响亮的回答!
本版图片由安吉县昌硕街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