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重庆9月17日电 (记者 李娇俨) 17日,2025长江文明论坛在重庆开幕。本届论坛以“跨越江海、文明互鉴”为主题,吸引国内外众多著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长江文明保护传承、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世界大河文明交流互鉴等主题,碰撞思想火花,凝聚行动智慧,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共促大河文明交流互鉴。
论坛由中共重庆市委、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还得到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等中央和国家部委的指导和支持,得到长江流域省(区、市)宣传部门的积极支持,吸引相关高校、社科机构专家学者积极参与。
在主论坛环节,来自中国和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分别从“长江文明的辉煌——八千年前的知识与思想”“长江经济带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示范引领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跃迁”“文明交流互鉴与世界早期国家形态”“长江与流动的文明:东西互鉴、古今交响”等选题方向,分享了他们对于大河文明的前沿学术思考。
除了主论坛外,在本届长江文明论坛举办期间,还举办一系列文化研讨交流活动,包括2025龙骨坡遗址学术研讨会、2025世界大河歌会、长江流域非遗交流展示、“从敦煌到大足”专题陈列展、“新韵重庆”无人机表演、长江文化探访交流活动等。
据介绍,2023年首届长江文明论坛在重庆举办。2024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长江文明论坛升级为常设性省部级论坛,并由此成为长江流域文明(文化)类唯一省部级论坛。前两届论坛累计邀请了来自全国知名高校、社科机构、文博单位共200多名知名专家学者,参与研讨交流。相关成果汇集成了《长江文明论坛文集》,总共收录文章75篇,达51万多字。其中,不少关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长江题材文艺精品创作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已转化为重要政策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