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道村社儿童之家内,几名外来务工家庭的孩子正凑在一起,跟着社工学念童谣。作为杭州城市新中心核心区,该街道每年吸引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入驻,流动儿童数量持续增多。可频繁迁移带来的生活环境变化,让这些孩子常陷入文化适应难、朋辈交往受阻、社区归属感薄弱的困境。
为破解这一难题,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联合杭州市余杭区麦苗儿童公益服务中心,打造“筑梦仓前爱伴成长”关爱项目,以“家—校—社”联动破题,构建“个人—朋辈—社区—社会”四维支持网络。
街道聚焦三大场景精准发力。家庭端开设亲子沟通工作坊、组建家庭互助小组,链接心理咨询师为家长专业赋能,借亲子共读沙龙强化家庭文化认同;学校端开发《流动儿童社会适应力成长手册》,开展情绪管理与人际交往课,以“1名本地儿童+1名流动儿童”结对搭建朋辈共学桥;社区端设计“仓前文化探索地图”,组织非遗体验、美食1v1等活动,推动家乡文化与本地习俗双向交流。
同时,街道以党建为引领,组建17人核心服务团队,联动志愿力量,依托1个街道未保站和16个村社儿童之家,组成“1+N”服务阵地,打造15分钟关爱圈。目前,流动儿童自信心、本地交友数量及社区归属感显著提升,街道也形成家—校—社协同服务体系,为基层流动儿童关爱提供实践样本。 (余倩 俞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