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郎晓波
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强调“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城市建设和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近日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深刻把握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定位,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曾3次亲临杭州市西湖区翠苑一区社区考察,作出“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呼、我有所为”的重要指示要求。“民呼我为”的核心是“以人民为中心”和“为人民服务”。城市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空间。新时代城市治理如何有效感知并快速回应民意,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和维护城市安定有序的必然要求。杭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推动“民呼我为”由社区向全市辐射推广,不断升级完善“民呼我为”城市治理体系,走出了一条新时代城市高效能治理变革的新路子。
听“民声”惠民生,提高城市治理主动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人民立场,深刻把握新形势下我国城市发展规律和发展大势,创造性提出人民城市理念。人民城市理念进一步强调人民的主体地位,强调人民是城市建设、发展的主体,必须将切实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城市工作的根本目标。杭州把人民城市理念贯彻到城市治理全过程,坚持需求导向,将市民诉求作为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为了让全市群众诉求“一键直达”,杭州打造“民呼我为”数智平台,整合12345市长热线、杭网议事厅等民意反映渠道,构建电话、微信、短信、网站、手机APP五位一体民意服务矩阵,形成“社情民意点点通、急事难事件件办、办理结果事事回、满意与否人人评”的工作闭环。除此以外,杭州积极推动公共服务体系迭代升级,出台《杭州市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关于实施“春雨计划”的意见》,持续更新《杭州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努力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军有所抚、文有所化、体有所健、事有所便”。截至2024年,杭州已连续18年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
及时“应”高效“为”,提高城市治理敏捷性
政府“应”得及不及时,“为”得高不高效,将直接影响群众满不满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运用科技理念和科技工具快速精准解决城市治理问题,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杭州利用数字先发优势率先探索数字化手段赋能城市治理,提升城市治理敏捷性。打造并推动“城市大脑”从“数字映射”向“智能思考”升级,为城市运行和治理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推进“数字孪生城市”建设,统筹公共数据平台、城市信息模型平台、空间智治数字化平台、城市物联网感知平台、人房地智慧平台、城市运管服平台等基础平台建设,让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营、城市服务更“聪明”更便捷。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着眼破除城市病,杭州构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社会治理“一网共治”的“三个一网”体系架构,在推动共同富裕、基层治理现代化、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数度”提升城市治理的“速度”“精度”和“温度”。依托城市运行重点指标,建设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构建全域覆盖的风险感知体系。利用AI技术,根据预警分级规则,自动形成不同等级的预警预案,推送至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坚持数字实战实效,开发“多规合一”“数字工地”“城市内涝”“地下智防”“地质风险防控”等数字场景应用,形成全域覆盖的城市神经元体系,为城市生命体进行“全时智能体检”,提升城市韧性治理能力。
党建引领多方共治,提高城市治理整体性
党组织在城市治理中扮演着领导者、组织者、协调者和服务者的角色,发挥着组织动员、统筹资源、协调利益、指挥行动从而形成整体性治理格局的重要作用。杭州打破单位党建、行业党建界限,组建跨界性的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促进各类党组织共驻共建共享与联动发展。在区、街镇、村社层面创建形式多样的区域化党建联建机制,最大程度地互通有无、整合资源,共同商议解决城市治理面临的跨界难题。创新“党建+”多元联动治理新模式,如“党建+志愿服务”“党建+环境综合整治”等,走出一条在区域化党建引领下充分调动驻区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居民群众等多组织共商共建共治共享之路。创新党建引领社会参与制度,在上城区紫阳街道和清波街道组建街区综合党委,鼓励商户、居民担任“坊巷长”,织密基层治理末梢根系,深入一线察民情、解民忧。创新党建引领下的社区、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协同治理机制,搭建多方协同治理平台,形成楼道邻里议、组团代表议、社区共商议、人大联络议、“请你来协商”等协同治理模式,推动矛盾纠纷有效化解。引导社区居民以主人翁姿态、组织化方式,通过开展协商民主推动有序参与。鼓励新就业群体以流动网格员身份编组入网,化身城市治理的“移动哨兵”,开展安全隐患“随手拍”、网格小事“随手帮”行动,成为基层安全治理中一支反应迅速、覆盖面广的重要补充力量。
(作者为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共杭州市委党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