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势者智,驭势者赢。鱼米之乡、物阜民丰的浙北平原之上,一处江南水乡,正向水而生、向善而变。
嘉兴市嘉善县,既是全国唯一的县域高质量发展示范点,又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双示范”叠加下,这个位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战略实施的重要节点城市,正酝酿着新一轮巨变。
自示范区成立6年来,嘉善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与上海青浦、江苏吴江同心同向、携手并进,探索县域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交出了一份彰显“嘉善担当”的答卷。
高水平建设示范区嘉善片区,嘉善的“善”,正成为善于突破、善作善成的代名词。嘉善,如江南水乡群落中的一颗耀眼明珠,在长三角熠熠生辉。
发展之变 量质齐升,平原之上筑“高峰”
走进位于嘉善县姚庄镇的致瞻新能源(浙江)有限公司,生产车用电动空调压缩机控制器的“黑灯工厂”24小时不停运转。这家从上海引进的高科技企业,在姚庄跑出了发展“加速度”。今年,60多亩的新厂区建设如火如荼,上半年的产值较去年同期翻了一番。
紧紧抓住国家战略带来的发展机遇,嘉善开始新的探索,以科创产业为引擎,构建融合发展新优势,在平原之上,崛起一座产业“高峰”。
位于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的浙江知象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高精度3D视觉技术创新的高新技术企业。“我们去年新推出的多线激光及全场结构光三维扫描仪,最高重复精度可以做到0.01毫米。”公司生产总监胡峰峰说,他们在长三角寻找合作伙伴,公司楼下就是芯片制造企业,附近还有3D打印等配套行业,产业链正在不断集聚。
今年,落户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储能行业龙头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将400多人规模的青山兰钧研究院整体搬迁到了嘉善,聚力打造一个集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锂电池基地。目前,已累计带动储能核心设备、系统集成等16家上下游企业落地。
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嘉善会同青浦、吴江揭牌成立全国首个跨省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3+2”的主导产业发展格局,共同打造长三角产业链创新链跨区域一体化新园区。今年上半年,嘉善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达58.6%。
走进嘉善县西塘镇东北处的祥符荡,只见水光潋滟,水下森林葱郁,一番绿意吸引着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嘉善复旦研究院等一批长三角高端科研资源入驻。通过深化校地合作、建设联合实验室等方式,一项项“黑科技”新产品在此诞生,落地生根。
今年,嘉善县罗星街道马家桥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许盛华联系企业布局果汁压榨生产线,找专业设计师设计品牌包装,忙得不亦乐乎。“我们与浙大未来食品实验室合作,开发了甜瓜牛奶新饮品,年内争取上市!”如今,科技创新已成为嘉善县域发展的主旋律。
错位协同,借力发展。今年,嘉善加快推进示范区纵向跨域一体进程,深化与青浦新城、水乡客厅、苏州南站科创新城、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等重点板块的融合发展。眼下依托青浦华为练秋湖基地,嘉善与华为共建长三角数字经济创新中心,谋划布局人工智能、算力、元宇宙等前沿领域产业,并主动做好配套服务,让人才在嘉善工作安心、生活无忧。
攻坚“硬科技”,打造“智造极”。 科研创新、产业兴起、要素共享、人才流动,一幅科创一体化的生态图景,正在嘉善徐徐铺展。
生态之变 擦亮底色,绿色之笔绘长卷
星夜驱散白天的热意,凉风吹拂水乡的村落,示范区里,人们来到田埂旁、水塘间、河荡畔,追寻那星星点点的萤火虫。很长一段时间里,萤火虫在示范区里销声匿迹。如今,萤火虫回来了。一群群萤火虫的再现,成了一道独特的生态风景。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学系主任、教授王备新,追踪长三角萤火虫种群分布的调查研究工作已有4年。他发现,嘉善已陆续迎回4个种类的萤火虫,且水生、陆生和半水生种类在嘉善皆有分布。其中,全县拥有的水栖类萤火虫种类已占全世界种类的1/3。
生态之美,在示范区的水脉绿地中绽放。以生态绿色为基底,嘉善不断创新环境治理新范式。如持续落实示范区联合河湖长“五个联合”机制,推动示范区“一河三湖”等重点跨界水体实现联合河湖长全覆盖,太浦河跨省界断面水质连续三年年均值达到Ⅱ类。
“随着一体化发展,大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江苏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伟明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国平说。他与嘉善县西塘镇鸦鹊村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凌杰一起担任了两地跨界水体的联合河湖长,两村携手共治一方水土。
生态治理也有创新。去年,嘉善完成了首例长三角跨区域排污权交易,不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今年,又与青浦区企业完成2.5吨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污权自主交易,标志着排污权跨区域交易由试点试行进入到自主交易的新阶段。同时,嘉善联合青浦、吴江编制实施了《平原河网热点区域入河排污口调查技术规范》等一批跨区域、跨领域的治水标准,眼下正积极编制《长三角平原水网区县域水生生物监测网络建设技术规范》《废水碳源综合利用管理技术指南》,用创新制度撬动生态治理。
今年,沪苏浙皖三省一市,还共同签署了《关于共同加强毗邻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合作协议》。未来,越来越多的可爱生物,将在这片生态和谐的长三角净土上找到栖息之所。
好环境新风景点燃新消费。嘉善县大云镇持续推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截至今年8月底,已累计接待长三角游客264.63万人次,同比增长6.1%;旅游收入6.04亿元,同比增长5.41%。
“风从身后抱住我,我满身江南水墨。”嘉善县陶庄镇汾湖村,连续两年邀请长三角诗人前来采风,用笔墨描摹示范区的生态之美。
融合之变
区域一体,改革之力破壁垒
清早5点多,嘉善县干窑镇“窑望丰赢”农事服务中心的植保无人机飞手毛佳昊,来到江苏省吴江区黎里镇伟明村,为200亩地播撒除草剂。机耕队插秧、田间管理飞防除草施肥、开收割机收小麦水稻油菜、秸秆离田草捆打包……如今,“窑望丰赢”农事服务中心已累计耕作长三角区域农田达3万亩,其中吴江有1000多亩、青浦约500亩。
随着示范区一体化进程加速,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在改变。看病更方便了,嘉善县内医院与浙大二院、浙江省人民医院、上海中山医院、上海仁济医院等31家优质三级医院开展跨区域合作。求学选择更多了,嘉善持续深化职业教育跨区域招生,建成投用嘉善技师学院,与青浦、吴江合力建设集成电路等特色优势专业25个,实现跨省招生1000余名,培育校企合作企业167家。
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得益于长三角一体化制度的破壁。立足执法司法、生态保护、政务服务等领域,示范区三地携手破解跨域治理难题。投用首个跨省域区块链平台“区域协同万事通”,实现示范区内1000多个事项“跨省授权、全盘受理、一窗综合、同城服务”;深化跨区商事登记便利化,发出长三角首张跨省“证照联办通取”营业执照及许可证;成功办结嘉沪两地首笔长三角政务服务“虚拟窗口”跨省不动产登记业务……目前,嘉善与青浦、吴江探索形成154项具有突破性的一体化制度创新成果,其中57项已面向全国复制推广。
重大项目是一体化发展的“压舱石”。以重大项目为纽带,嘉善正推动示范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功能共享。在示范区“一厅三片”组团中,祥符荡创新中心是嘉善最具显示度的板块。对此,嘉善实施《嘉善祥符荡创新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推动项目建设快马加鞭。今年,浙大二院嘉兴医院、智慧绿洲科研企业孵化中心等11个项目火热推进。
轨道上的示范区也正快速“驶来”。随着位于嘉善境内的通苏嘉甬、沪昆抬升、市域铁路西塘线、市域铁路枫南线等项目全面进入建设阶段,嘉善与沪杭苏甬半小时高铁、一小时高速加快构建,与上海临港和虹桥的“45分钟城际便捷通勤圈”基本成型。路网通畅,江海通达。作为浙江省“千项万亿”重大项目之一,嘉善县陶庄江海联运综合枢纽工程项目也正加快建设,为陶庄打造“百亿城矿”蓄力。
交通便利,文化走亲也多了起来。嘉善县天凝镇依托“辣妈宝贝”“洪溪篮球”等文体品牌,多次跨省送比赛送演出,与上海、江苏等周边队伍一起打友谊赛。以共建共享为目标,越来越多的民生红利在示范区内释放。
区域协同,错位发展,沿着生态绿色、一体化、高质量的发展之路,嘉善还将谱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更多精彩篇章。
本版图片由嘉善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