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吴兴高新区,承载着连接四海、货通全球的物流梦想。
1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静卧太湖南岸的沃土;10年后,沪苏湖、宁杭、商合杭、湖杭四条高铁在此纵横交会,编织出一张“30分钟直达沪杭苏、3小时辐射中西部”的立体交通网。
10年,于历史长河中,如白驹过隙。对于吴兴高新区而言,这10年奋斗的足迹,每一步都走得铿锵有力——
锚定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的主攻方向,吴兴高新区厚植创新发展沃土,加快数智化转型,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在吴兴高新区,亮眼数据彰显蓬勃发展态势:今年1至7月,财政总收入17.97亿元,同比增长13.2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1亿元,同比增长18.71%;规上工业总产值192.9亿元,同比增长7.35%;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6.49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工业性投资累计完成46.73亿元,同比增长24.6%;限上批发业销售额94.99亿元,同比增长11.78%;限上零售业销售额25.58亿元,同比增长56.86%。
破瓶颈,抢机遇,探新路。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吴兴高新区“南工北农”战略规划的壮阔图景:南聚万亩千亿产业平台,崛起智能物流装备、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及新材料、半导体光电四大产业集群;北倚8公里太湖岸线,打造农文旅融合的“太湖新溇港”美丽新画卷。
作为长三角几何中心的战略高地,如今,高新区坚决扛起吴兴区主平台、主引擎的使命担当,正迅速崛起成为中国智能物流装备产业的新地标。
重大项目 高效推进
机械轰鸣声此起彼伏,运输车辆来回穿梭,800余名建设者协同作业……连日来,走进吴兴高新区三一高空机械生产基地,项目建设现场热潮涌动,其中零跑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基地(电装和车灯)项目,核心生产设备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组装与调试,开始试生产。
“湖州基地建成后,主要生产汽车智能座舱产品,预计年产能为65万台套,将极大提升我们在智能车载设备制造领域的竞争力。”零跑项目相关负责人刘锐介绍。
重大项目是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今年以来,吴兴区锚定航向,描绘蓝图,将“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项目”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主基调,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正以时不我待的速度拔节生长。
在吴兴高新区后林工业平台,浙江鸿昌铝业有限公司汽车轻量化挤压件研发及智能制造项目现场一派繁忙景象。作为第三批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的“两新”项目,鸿昌铝业新基地建设已进入最后收尾阶段。
鸿昌铝业作为高新区“内生”的再投资龙头项目,其建成投产对完善园区内铝合金上下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基地整体智能化水平将实现显著跃升,打造湖州市首家全面引入全光网的企业,实现低碳、绿色、环保生产。”浙江鸿昌铝业有限公司行政总监彭灿琴介绍。
“这些重大项目的落地,能够有效发挥‘引进一个龙头企业、培育一个产业、形成一个产业集群’的带动作用,将投资增量切实转化为产值增量,为国家级高新区创建提供强劲动能。”吴兴高新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徐彬峰介绍。
今年以来,吴兴高新区将以“大抓项目年”为总牵引,锚定一流、知重负重、加压奋进,以物流装备为主导产业,抓实抓好双招双引、创新发展、平台拓展等工作。数据显示,上半年,高新区累计引进玉皇、零跑等亿元以上项目18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个;规上工业总产值166.67亿元。
高新产业 蓄势崛起
在吴兴高新区的土地上,每天都在上演着“金属与代码共舞”的产业传奇。走进三一重工的“灯塔工厂”,全球第一吊4500吨履带起重机从这里走向世界;精星物流、世仓的自动化立体仓库,正为京东、顺丰构建“分钟级”仓储网络;而德马、锐格科技的智能分拣系统,让中国快递效率站上全球之巅。
这是一条流淌着创新血液的产业链:上游,久立集团的不锈钢管道支撑着物流装备的钢铁骨骼;中游,480家企业的AGV机器人、智能货架、分拣系统占据全国30%的市场份额;下游,智能仓储、机场物流、跨境电商等场景应用,服务全球超200家头部企业。高新区不仅培育了“顶天立地”的行业龙头,更滋养着“铺天盖地”的科技尖兵——从牧星的“多机协同算法”,到慧仓科技的“动态仓储模型”、优艾智合的移动机器人,每一家企业都是这条万亿级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齿轮。
“今年公司在智能巡检机器人方面又取得了突破。”湖州优艾智合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戴晓飞感慨地说,在国家大力推进智能制造、提升机器人在各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的当下,优艾智合机器人投产仅1年多,已成功赋能半导体、新能源、物流、消费电子等多个领域。
攻坚之势换来发展提速。作为湖州发展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平台,多年来吴兴高新区始终以建成千亿级智能物流装备产业集群为目标,聚焦重大项目招引、重点产业培育和整体服务提升,全力打造以智能物流装备为主导的新产业平台。目前,整个区域内已形成了智能装备、电子信息、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关联企业600余家,产业集聚度达92%以上。
今年,吴兴高新区紧盯“万亩空间、千亿量级”奋斗目标,全力推动智能装备产业规模提升、质效提升和竞争力提升。西深兜港“绿美”提升工程的推动展现出高新区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的持续投入,通过水清、岸绿、景美的改造,大大改善区域防洪能力及周边环境,建成后将成为高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亮丽名片。同时,加速产城融合发展,稳步推进园区工业有机更新,加快低效土地整治收储,对于装载机、敏实、华昌等276亩收储地块,坚持“亩均论英雄”,加快优质主体进场,让每一寸土地都能发挥更大的绿色效益和经济效益。
营商环境 入企入心
能够吸引国内一众一流企业齐聚,不仅是因为吴兴高新区有着绝佳的硬实力,还因为在软实力上也可圈可点。为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高新区始终坚持“高新事用心办”,持续办好政银企座谈会、产业链座谈会等高新特色活动,围绕资金、人力、能源等主题,解决企业急难愁盼。
为更好地服务企业,高新区成立了由副书记牵头,集招商、经济发展局、国土、建设等八大部门骨干组成的项目推进专班,建立了常态化项目周例会机制,及时梳理解决项目全生命周期问题,并推行“项目专员制”确保专人对接响应。
“我们对所有工业项目都配备了服务专员,从项目立项、审批、建设到投产运营,全程保障,高效解决各类要素问题。像零跑等重点项目,更是实行了‘挂图作战’机制,明确月度工期节点,责任落实到人,并通过每周现场督查和座谈会等形式,及时发现问题、现场解决,全力保障项目按时投产。”吴兴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营商环境的优化,还体现在政务服务的“加速度”上。通过数字赋能和多跨协同机制创新,吴兴高新区将一般投资项目的审批时间压缩至“最多80天”,企业开办更是实现了“20分钟办结”,让企业赞不绝口。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高新区还出台了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扶持政策,高效配置4500万元技改资金支持企业升级,并加速出台《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确保政策红利精准滴灌到每一家有需求的企业。
不仅如此,吴兴高新区还注重为企业员工打造高品质生活环境。区内新青年体育馆、工业邻里中心等配套设施完备,让员工下班休闲有好去处。今年以来,高新区加速推进工业邻里中心等人才公寓建设,企业员工拎包即可入住;高标准建设一批可供体育运动、饭后散步、生活商业的休闲娱乐场所,打造“15分钟高品质生活圈”。
营商环境,要在细节上下足“真功夫”,吴兴高新区正用实际行动,构建“产中有城、城中有链”的融合新范式,成为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强磁场”。
诗意栖居 活力绽放
进入9月,秋意来袭,阳光洒满“一里飨”特色餐饮街的青石板路。空气中,炭火烧烤的浓郁香气与太湖微风带来的水汽交织缠绕,街道人群熙熙攘攘,三五好友围坐于露天咖啡座,偶有孩童嬉戏奔跑,欢笑声与锅铲碰撞声交织成一曲活力盎然的市井乐章。
这条全长约500米的特色餐饮街,正是吴兴高新区倾力打造的农文旅新名片。据了解,该条餐饮街通过收储一批房屋改造而成,今年,街区在一期基础上拓展空间,不断丰富业态,目前已成功招引方寸·浅叙、造物集、猫森林等优质文旅业态。“这边配套齐全,比较适合做美食,而且政策和服务为我们在这边创业提供了很多便利,自5月营业以来,我们差不多已经有接近百万元的营业额了。”方寸·浅叙负责人吴立孟说。
走出“一里飨”,环太湖风景带上的趣野农场宛如一幅静谧的田园画卷。近年来,吴兴高新区积极推动环太湖城市共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以“溇港文化”的古村落、古桥、古田圩遗迹为基础,建设“太湖新溇港”,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
趣野农场负责人介绍,项目整体用地约209亩,将淡水鱼虾蟹养殖结合休闲垂钓捕捞、农业种植结合体验式种植与采摘,提供蔬菜采摘、农事课程、农产品加工服务,使农场成为集生态教育、休闲疗愈、美食社交、美景打卡于一体的户外生活目的地。
杨溇村则在“溇港暖村”项目的推动下焕发新颜。古桥流水间,一幢幢精品民宿错落有致,白墙黛瓦间点缀着彩绘墙面,溇港步道绿树成荫,一幅江南水乡新画卷徐徐铺展。
从“一里飨”的烟火气息,到趣野农场的田园诗意,再到溇港暖村的水乡韵味,在这片充满生机与温度的土地上,美食与自然、传统与现代相互辉映,描绘一幅令人心醉的江南幸福画卷。吴兴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沈哲婷表示,四季度,高新区将继续以“四季看变化”滨湖六村工作为主线,全力推进各项项目建设,不断书写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涓涓不息,方成江河;源源不断,是为奋斗。为全面争创国家级高新区,吴兴高新区将继续以实干笃定前行,全力投身“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和“新青年吴兴”建设,用创新之笔勾勒智能制造的宏伟蓝图,用技术之力重塑全球物流的产业版图,用合作之桥连接四海英才的星辰大海!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吴兴高新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