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日报

微服务汇聚共建共享“暖邻力”

日期:09-12
字号:
版面:00009版:观点       上一篇    下一篇

  ■ 杜思菁

  傍晚,嘉兴市海盐县武原街道光明社区光明景苑小区“议事亭”内,几位居民正和社区干部、党员围坐在一起闲聊。“以前这条路上下班时间堵得根本走不动,喇叭按得人心烦。现在好了,这条路不堵了,也干净很多。”居民顾小俞感慨道。

  时间回到数月前,武原街道开展党员干部大走访大解难大服务。光明社区作为村改居安置社区,下辖的光明景苑小区人口密度高、居民诉求杂,是此次走访的重点之一。

  “我们不是来打卡的,是来和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的。”下沉党员在小区第一次走访中就亮明了态度。然而,起初的走访并非一帆风顺。

  “你们也就是来看看,能解决啥?”走访党员小王和网格员小黄第一次上门,就吃了居民老刘的闭门羹。面对居民的质疑与不满,走访团队没有气馁,而是详细记录大家反映的问题,带回社区梳理分析。光明社区意识到,必须重塑居民信任。于是,以“三事三分办”机制为依托,推进“瞭望哨—议事亭—回音壁”的全流程闭环管理的光明实践逐步展开。

  由党员、网格员、社工和志愿者组成的“瞭望哨”,深入楼宇,化身社区的“眼睛”和“耳朵”,实时捕捉居民的需求与难题。光明社区书记蒋林娟介绍,共富工坊、快递驿站、照相馆、光明大食堂等都嵌入了“瞭望哨兵”,实现民情实时收集。

  针对小区摆摊问题,社区邀请居民代表、摊贩代表、党员干部、综合执法队员等到“议事亭”商议。议事中,各方观点激烈碰撞,共同议事的街道党员干部没有简单表态,而是引导大家换位思考,探索一个兼顾多方的方案。经过3次协商,最终达成共识:取缔主干道摊贩,确保道路畅通,并设立自产自销点,于规定时间在划定区域内经营,由监督小组进行日常巡查。

  从整治乱摆摊的协商决议,到自产自销点的选址,再到监督电话的公示,每一个环节的进展都被“搬”上“回音壁”,及时更新、全程公开,接受所有居民的监督与评议。“瞭望哨—议事亭—回音壁”的全流程闭环,让居民看到了街道和社区解决问题的决心与智慧,也构建起了小区的“微治圈”。

  大走访大解难大服务活动需要党员干部“进千家门、知千家情、解千家难”,更需将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转为“需求清单”,用实实在在的服务回应期待。

  “宋师傅,城北小区211号李大伯家房屋渗水了,麻烦你去看下!”正在“邻里值班室”的宋加生,接到电话立刻拿着工具包上门。当天下午,宋加生带领的“零星维修服务队”,就与李大伯确定了维修方案和费用支出,顺利解决其房屋渗水问题。

  “太感谢你们了,真没想到一个下午,就给我修好了。”李大伯感激地握着宋加生的手,诚挚感谢道。

  将群众需求作为工作第一信号,正是大走访大解难大服务活动的生动缩影。武原街道百可社区党员干部主动把走访收集到的问题形成“需求清单”,通过“邻里先锋队”“邻里值班室”将服务延伸至各小区。“零星维修服务队”还积极开展疏通下水管道、家电维修等便民服务,以志愿服务将“需求清单”化为“满意清单”,把老旧小区的“堵点”变成“通点”。

  如今,武原街道用真心织密党群干群联系网,用决心换得群众信任,通过闭环机制精准掌握社情民意、破解治理难题,将大走访大解难大服务的“问题清单”转化为书写着新时代基层治理的暖心答卷,让“小闭环”持续撬动“大治理”,让“微服务”不断汇聚起共建共享的“暖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