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克强
日前,省委农办等联合印发全省“相对薄弱乡镇”“相对薄弱村”(以下简称“两薄对象”)帮扶带动工作方案,以加快补齐发展短板,进一步缩小“三大差距”,切实夯实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基础。这昭示了我省追求“共富路上一个也不能落下”的行动自觉和坚定意志,也是我省先行探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又一得力举措。
一个人的手指头有长有短,一个地方的发展有强有弱。正是基于这样的科学判断和现实考量,20多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提出了统筹区域发展的“三个工程”,一是“山海协作工程”,二是“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三是“百亿帮扶致富工程”。这三大工程成为当时浙江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特别是加快浙江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欠发达地区发展的重要措施。
“共富路上一个也不能落下”。对“两薄对象”的倾力帮扶,我省从机制上和体系上给出了操作性强的指导意见,并通过政策牵引、资金倾斜、牵线搭桥等多种方式,千方百计推动“两薄对象”快速发展和迎头赶上。但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帮扶只是外因条件,最关键的还是要靠“两薄对象”努力干,借助外力支持尽力加快追赶先进的步伐,而不是一味地“等、靠、要”。
“两薄对象”如何干?一是建强班子。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镇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镇村强不强,要看“领头羊”。所以说,要帮助“两薄对象”选准一个懂经济、善经营、甘奉献、爱百姓的“领头羊”。比如说,“相对薄弱村”支书既可从本村选用,也可从外村引进,亦可让强村兼任。二是找准路子。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在于新异。要走出“思路趋同”陷阱,避免“别人干啥我干啥”,以辩证眼光打量自己,先要找出自己“有什么”,比如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等;再找出自己“缺什么”,比如是缺能人,还是缺规划、缺资金等;最后知道自己“做什么”,比如链接外部资源、资本项目引进、挖掘文旅特色等。特别需要提醒的是,“走老路”到不了“新地方”,“老办法”实现不了“新突破”。三是干出样子。既要会干,人取我弃,创新不“跟新”,又要快干巧干,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优。总之,以市场为导向,从实际出发,培育特色产业,在差别化发展中干出独特和精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