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直庆 朱力明 张雷
金风送爽,浙江财经大学管理学院(简称“管理学院”)2026级迎新工作火热进行中。
“明德笃学,经邦济世,崇实创新,勇立潮头”,浙江财经大学精神体现了学校对师生品德修养、学术追求、社会责任、创新能力,以及进取精神等方面的全面要求。近年来,管理学院是如何在其精神引领下,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呢?
秋日的校园,色彩斑斓。值此第41个教师节之际,笔者专访了管理学院相关负责人。
该学院负责人表示,“明德笃学”强调品德修养与学术追求并重。管理学院结合“新财经战略”与发展新格局,将重点推进人才培育,融入“明德笃学”,设计产教融合课程模块,推广项目制和新“铁三角”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管理人才。聚焦数智创新与管理,建设工商学科方向,引进重点人才,以崇实创新精神推进教学科研变革。筹划建设浙江财经大学数智管理创新研究院,并与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签署帮扶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数智创新与管理研究院”,在深化“扎根浙江”战略中,为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和社会技术进步提供智慧支持。
而“经邦济世”则体现了学校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它要求师生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国家繁荣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管理学院正在步入全新的知识和社会经济环境。从学科维度,新商科建设与数智经济融合,正重构“商科+”知识体系。从区域维度,浙江“重要窗口”建设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不断提供智慧管理新方案。从人才维度,全球商科教育正经历“从技能传授到价值塑造”的范式变革。正如校训“与时偕行”昭示,商科教育应成为时代弄潮儿而非旁观者或局外人。
唯实惟新,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在这位负责人看来,“崇实创新”强调求实精神与创新能力的结合。管理学院以工商管理省一流学科A类建设成果为学术标杆,以连续21年的“营销风情街”创业实践为育人标杆,强化了学生的历史传承意识。通过升级实践平台、创新育人模式等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具有高情操、高能力、高素质的MAQ型“完全之人物”的“管院金生”。在打造“SOM管理人”思政育人品牌中,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文化育人效果。
“勇立潮头”体现了学校的进取精神和前瞻意识。它要求师生敢于面对挑战、勇于引领潮流,不断追求卓越和超越自我。管理学院将梳理历史、文化和成绩,践行校院精神,集聚智慧,凝聚价值共识。以“勇立潮头”精神,做排头兵、智囊团和引领者。通过使命文化年,深度融入育人实践,构建协同机制,培养数智能力和家国情怀的“浙财金生”。通过构建“项目主任+思政辅导员+企业导师”的协同机制,创新育人范式。专业教师负责构建理论框架,辅导员设计价值引领路径,企业导师提供产业场景,三方联动,让学生在参与项目时,既掌握专业技能,又深刻理解“校之大事”与“国之大者”的内在联系。
同时,夯实“专业老师+思政辅导员+行业导师”的双创竞赛铁三角指导团队,构建“一心两轴七环四维度”的模式,以“创未来”创新创业中心为核,2个学科为轴,“6个专业+1个合作办学专业”为环绕,以四阶工作模式开展具体工作。强化出口意识,全面提升第一届“数智管理创新班”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力争就业率100%、深造率突破50%。同时,开展研究生学科竞赛、双创竞赛的训练孵化,真正形成“纵向升级”“横向拓展”的研究生教育品牌。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立足创新,追求卓越,管理学院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