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日报

宁波:以长护险助力“老有所护”,托举失能家庭

日期:09-11
字号:
版面:00006版:观点       上一篇    下一篇

  ■ 杨吟 孙雁冰

  “以前每天照顾卧床的老伴,忙不过来,现在有护理员定时上门,帮着擦身、翻身、做康复,我终于能松口气了!”家住宁波市鄞州区的王阿姨感慨道。让王阿姨一家卸下重担的,正是宁波全面实施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简称“长护险”)。作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长护险国家试点城市,宁波自2023年1月1日全域全面深化这项制度以来,已为近5万名重度失能人员筑起避风港,用“全域化、专业化、数字化”破解失能家庭照护难题,为全国制度化推广提供“宁波样本”。

  全域化:从试点到全域覆盖,820万参保人的“温柔托底”。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健全医疗保障制度、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制度创新。

  自2017年起,宁波就开始了稳慎有序的小切口探索,为制度落地积累“第一手经验”。2022年8月,《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印发,标志着宁波长护险“资金筹集、需求评估、待遇支付、服务供给、经办管理”五大体系全面建成。2023年1月1日,长护险在宁波市全面启动实施,只要参加宁波基本医保,无论是职工医保还是城乡居民医保,均同步纳入长护险保障范围,筹资标准、待遇水平全市统一,打破城乡差异、人群界限。目前,全市参保人数已突破820万。

  专业化:42项照料+10项护理,专业服务“送”到床前。刘建丽是一位有着20多年一线养老服务经历的资深从业者,她认为,“对长护险定点养老机构而言,长护险的落地会促使我们的服务更加规范、入住率更高、口碑也更好”。

  参保人员在哪里,专业服务供给到哪里。据了解,经评估为重度失能的参保人员,可自主选择两种护理方式:若选择入住长护险定点机构,长护险基金根据评估等级,每天给予40元到60元的床日补贴,直接在护理费中扣减;若选择居家护理,每月可享受20至30小时上门服务,每次服务不少于1小时,服务内容涵盖42项生活照料(如助餐、助浴、翻身等)和10项医疗护理(如血压监测、伤口护理等)。针对失能老人“洗澡难”问题,宁波还在北仑、宁海试点上门助浴服务,让特殊需求得到精准满足。

  目前,宁波已培育350多家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组建近8000人的专业持证护理队伍,实现“山区海岛全覆盖”。

  数字化:实现监管闭环,让每一次服务都“真实可溯”。在宁波市长护险经办服务联合管理中心的智慧大屏上,全市长护护理员的服务轨迹像一条条毛细血管遍布宁波;在每一个重度失能人员的床头,都有一个小巧的蓝牙信标自动记录护理员位置信息——这是宁波长护险“数字化”的生动场景。

  为让制度运行更透明、服务更规范,宁波通过数字赋能实现从申请、服务、支付到监管的全流程闭环管理。参保人员可在线申请失能评估、预约护理服务;护理员上门时,需通过手机打卡、人脸识别确认身份;经办工作人员则通过平台实时监管服务过程,还会通过视频连线、电话回访等方式跟踪服务质量,确保每一分长护险基金都用在“刀刃上”。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宁波全面深化试点实施两年多来,不仅有效减轻了重度失能人员家庭的照护负担和经济压力,更推动了护理服务产业发展,赢得社会广泛赞誉。未来,宁波将继续创新深化长护险,在不断提质增效中让更多失能人员和家属感受到“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