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日报

深耕育人沃土 蓄力创新动能

日期:09-10
字号:
版面:00010版:专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稽山鉴水,育人沃土。在第41个教师节到来之际,绍兴迎来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近日,浙江省教育厅公布2025年全省教书育人杰出贡献奖名单,绍兴有1名杰出教师和37个教学成果入选。其中,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9项,均创绍兴历届最佳成绩,获奖成绩综合排名居全省前列。

  有的成果从一堂精品课萌芽,逐渐“升级”成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有的教师扎根讲台,在数十年的耕耘中,见证师生共同成长的故事;还有教师团队立足前沿理论,打造教师专业化发展新模式,成为“风向标”……

  近年来,绍兴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聚焦课程教学改革,培养教育科研队伍,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广邀行业专家学者,实现跨学校、跨地域“抱团”发展。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探寻新教学理念、方法与模式,在实践中锤炼教学技能、提升科研水平,涌现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优秀基础教育教学成果。

特等奖

跨界支持:孤独症学生集体教育的

模式创新与实践

成果完成单位:绍兴市上虞区特殊教育学校

  “咖啡做好啦。”近日,在绍兴市上虞区一处街角咖啡店里,店员涛涛端出两杯拿铁咖啡,看到顾客品尝后竖起大拇指,小伙子露出了腼腆的笑容。

  涛涛是一名孤独症患者,从上虞区特殊教育学校毕业后,在学校、属地街道、爱心企业的跨界支持和协同帮助下,他当起了咖啡师。如今,涛涛每天搭乘公交车准时上下班,是顾客眼中工作积极、喜欢“碎碎念”的可爱普通人。

  “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是我们的‘终极目标’。”上虞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林敏静说,目前,校内孤独症学生的占比在一半以上,这些学生普遍存在社交障碍,且个体差异明显,需求更加多元和复杂,需要更多专业支持。

  之前,由于缺乏跨界协同的支持体系,特教老师们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不仅课程设计针对性弱,培育目标模糊,课程资源也很有限,难以形成育人合力。面对集体教学时,孤独症学生的不适应、少参与、难进步,紧紧牵动着大家的心。

  近十年来,上虞区特殊教育学校针对痛点问题,实施“一般性+支持性+扬长性”的立体化课程,构建“规范引领、平台赋能”的跨界支持机制,形成覆盖教育教学全流程的标准体系,还通过搭建区域特殊教育联盟与学区资源中心,打造“1+6+N”矩阵,实现特殊学生从上学到就业、校园到社会的系统化、全域化支持。

  多方力量齐心帮助,孤独症学生得以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目前,学校已有近30名毕业生成功融入社会,除了像涛涛这样的咖啡师,有的还进入企业车间工作,或从事餐饮服务等行业。

特等奖

说理·建模·创新:高中化学问题解决

路径的实践

成果完成单位:越州中学

  高中化学课堂中,当书本上的理论和实际情况产生矛盾,学生会怎么做?在越州中学资深化学教师吴文中的课堂上,学生总是会大胆提出疑问和假设,并由此开启一场通过创新实验,寻迹科学真理的探索之旅。

  “用实验作为工具,让理论与实践互证,并在这个过程中求真创新。”近年来,吴文中和团队里的化学老师们立足教学一线,共同构建起一套从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到实验证明、实践评价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打破“结果为准”“经验为本”等陈旧观念,通过理论推理、模型构建和思维创新,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化学问题,提高师生们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次,一名高三学生找到吴文中,摊开一道化学方程式,对教材给出的“标准答案”提出疑问。之后,师生俩通过实验发现了该方程式的错误,并得出正确解答,这次经历被吴文中写入教案,成为一个典型事例。

  在数十年的教学生涯里,吴文中笔耕不辍,将他在讲台上、实验室里的一次次创新探索记录下来,并陆续在《化学教育》《化学教学》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70余篇聚焦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构建了系统的“说理·建模·创新”教学理论体系。他还与其他老师合著《高中化学教学疑难问题研析》,该书收录了100多个高中常见化学教学问题,成为全国多所师范院校的参考书目。

  如今,吴文中和学生们常“泡”在实验室里,解决的化学问题已远超100个,在一次次提出“为什么”的背后,越来越多学生踏上了不懈探索的精彩旅程。

一等奖 “观念为本”物理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成果完成单位: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教师周志扬讲授《导体的电阻》时,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快速产生代入感;教师王猛良自制教具模拟电梯运作,学生们兴趣盎然;教师徐将二通过精彩的实验设计,借助节能灯的演变过程,在趣味情景中引出物理学知识……在诸暨市第二高级中学的物理课堂上,学生们沉浸在生动的教学情境和严谨的实验探究中,逐渐形成系统的物理观念。

  学校里精品课频出,收获省优质课一等奖、省先进教研组等荣誉,还有多名物理教师主持多项省级“观念为本”课题……从薄弱学科到教学实力强劲的物理强校,在“观念为本”物理教学体系的支撑下,诸暨市第二高级中学完成了“华丽转身”。

  “从割裂的‘概念为本’,走向整体的‘观念为本’物理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副院长杨亚芳介绍,“物理观念”是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观念为本”物理教学体系将核心素养四要素有机整合,由观念构成要素、内涵、层次与架构等构建理论新体系,从教育价值、目标、教学结构、顺逆路径、教学设计、评价等形成实践新体系,通过独特的概念教学与问题解决路径,更深入地探索物理学科本质。

  在采用跨区、校协同的模式后,该教育教学成果的知名度迅速提升。去年11月,浙江省教育学会中学物理教学分会2024年会暨“观念为本”物理教学学术研讨会在诸暨举行,活动吸引了全省300余名物理老师参加,浙江师范大学教授蔡铁权带来主旨报告,现场还开设多场物理观念教学课例,有力促进“观念为本”物理教学成果在全省、全国的普及和推广。

一等奖 社会情感能力培育:幼儿对话教育32年实践

成果完成单位:新昌县机关幼儿园

  开学第一周,走进新昌县机关幼儿园,大厅里一面“山高行远”的儿童表征创意墙吸引了许多孩子驻足。墙面融合天姥山、唐诗之路等家乡文化元素,不仅解读了儿童眼中的世界,更寄托着对他们未来的深切期许。

  “喜欢吗?”在大厅里,园长何霞萍蹲下身子张开双臂,拥抱一位飞奔过来的小女孩,孩子望着攀爬区开心地说:“我能爬到最前面!”

  另一边,在幼儿园宽敞的长廊上,穿着白T恤、系着蓝色飘带的老师们都在与幼儿进行亲密的对话和互动。老师为孩子们送上“爱的抱抱”,通过满满仪式感,鼓励孩子们自信面对崭新的校园生活;孩子们则忙着和老师分享在自然角、公园里的小发现,校园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我们期望每一位孩子能在教师爱的呵护与滋养下,筑牢如山般坚实的人生根基,勇敢攀登属于自己的成长高峰。”何霞萍介绍,32年来,新昌县机关幼儿园以“对话育人”为核心理念,始终致力于推动幼儿社会情感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协同发展。

  如今,“对话育人”已融入幼儿园的教育基因。在这里,已构建起一个平等、融洽的教育生态,孩子们在轻松欢乐的氛围里茁壮成长。

  近年来,新昌县机关幼儿园还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家长示范学校、省一级示范园、省现代化幼儿园、省优秀教科研基地等多项荣誉,折射出该园教师以爱育爱、以专业践行的长期坚守,这里不仅是孩子快乐成长的起点,更是他们行稳致远的坚实基石。

一等奖 信息学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机制的40年实践

成果完成单位:绍兴市第一中学

  走进绍兴市第一中学的大型计算机机房,总能找到一群认真的学生,他们盯着电脑屏幕,飞快舞动的手指敲出一串串代码。这些学生都是该校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的佼佼者,在老师的带领下参加集训,备战各级比赛。

  绍兴市第一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蒋明介绍,一直以来,学校重视信息学这一特色学科的发展,在陈合力等资深教师的带领下,已建立起完善的信息学人才发现、选拔和培养机制,从入门到进阶,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习方案。

  除了定向栽培竞赛选手,绍兴一中还积极承办高端赛事,为学生比拼技能、展示风采提供更广阔的舞台。今年7月,第42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在绍兴一中教育集团绍兴龙山书院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选手同场竞技。未来,这里还将打造专门的培养基地,跨学校、跨学段选育更多信息学人才。

  专注信息学奥赛40年,绍兴一中在实践中厚积薄发。据统计,2005年来,该校信息学奥赛团队共取得全国联赛(NOIP)一等奖519个、全国竞赛(NOI)金牌44枚,亚太赛(APIO)金牌65 枚、国际竞赛(IOI)金牌8枚,还斩获数千块国内奖牌。

  在信息学奥赛中,除了考查选手的数学计算、逻辑思维能力,也要求学生有更强的沟通和表达能力,从竞赛中脱颖而出的学生走出校园后,往往因优秀的实践能力和活跃的创新思维,成为企业眼中的“香饽饽”。如今,绍兴一中不少曾参与竞赛兴趣小组的学生受到华为、腾讯等知名企业的青睐,有的已是公司核心骨干成员,成为前沿信息技术产业的“弄潮儿”。

  本版图片由绍兴市教育局、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