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日报

高标准农田建设筑牢“压舱石”

日期:09-09
字号:
版面:00011版:专刊       上一篇    下一篇

  金秋时节,杭州湾大道西侧,万亩良田平畴沃野、集中连片。绍兴市柯桥区马鞍街道因地制宜,实施“退、整、种”组合拳,将零散的“巴掌田”“抛荒田”整合为设施完善的粮食生产功能区。该区域新建高标准农田1005亩,改造提升3423亩,复种面积达2.2万亩,跻身柯桥区最大“粮仓”。

  整治不仅优化了土地资源,还带来显著经济效益。该功能区土地租金由每亩500元升至最高1700元,仅此一项就为新海社区集体经济增收500万元。

  类似成效在当地并非个例。在柯桥区福全街道龙尾山村,种粮大户欣喜地说:“现在两车交会不再碰头,农机直接下田,种粮越来越宽裕。”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苗木田,经高标准改造实现质的飞跃。

  面对“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复杂地貌,近年来,绍兴以提升粮食产能为核心,以“多田套合”为载体,推进“藏粮于地”战略,通过协同推进耕地功能恢复、永农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将零散田块整合为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近三年,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1.64万亩,仅去年就完成8万亩,永农建成高标准农田比率达85.1%;复耕复种6600余亩,为粮食稳产高产奠定基础。近期,上虞区和诸暨市申报的高标准农田项目争取国债及省财政资金共5.35亿元,占全省该领域资金的46%,位居第一。项目建成后预计可提升粮食产能5%,全面实现“旱能灌、涝能排”。

  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同时,绍兴深入实施“藏粮于技”战略,加大政策扶持和科技推广。近两年市、县两级发放各类补贴超6.6亿元,规模种粮面积增加近25万亩。积极引导“单改双”,推广双季稻模式,提高土地复种指数。良种覆盖率、机械化作业率稳步提升,为粮食增产提供技术支撑。绍兴还着力打造5公里农事服务圈,近两年新增农事服务中心13个,其中省级中心6个,总投资2.12亿元,为粮农提供专业服务保障。

  得益于高标准农田托底与政策科技赋能,全市粮油生产稳步增长:今年早稻播种面积达28.94万亩,总产量13.2万吨,单位面积产量456.21公斤/亩,均实现增长。

  绍兴市农业农村局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管理,推进高产创建和先进农技应用,加快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全面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金汉青 徐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