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日报

巨型稻实现一田多用

日期:09-09
字号:
版面:00007版:深读       上一篇    下一篇

  近日,泸州市江阳区江北镇的40余亩巨型稻进入丰收季。8月27日,记者走进田间,一片植株高大的水稻映入眼帘。“近2米高的水稻您见过吗?”江阳区渔乡大溢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溢正在田里录制短视频,与巨型稻比着身高。

  眼下这片巨型稻田正处于收割期。“今年亩产可达1500斤,比普通杂交稻增产近30%。”王溢托起一束巨型稻稻穗介绍,该品种产量高,产出的大米颜色略深、米质优良、口感软糯清香,营养丰富。

  除了突出的品种优势,巨型稻还展现出生态种养价值。

  有着多年水产养殖经验的王溢,今年4月试种40余亩巨型稻,正是看中其适宜“稻虾共作”的特点。“巨型稻植株高大,抗淹性强,利于稻下水生物生长。”王溢介绍,在此基础上养殖经济价值较高的罗氏沼虾,虾能除虫除草,排泄物还田作肥,实现了水稻全流程绿色种植。

  种植大户袁双江已有三年巨型稻种植经验,“我们目前已实现两季稻、一季虾、一季稻花鱼的高效轮作。”当前,正是罗氏沼虾的上市期,巨型稻延伸出可观的经济效益。袁双江透露,今年共种植了300余亩巨型稻,每亩投放虾苗超万尾,每亩年产罗氏沼虾约400斤,收购价每斤35元,零售价每斤可达60元。

  巨型稻的秸秆同样具有经济价值。“巨型稻成熟时,可作青贮饲料,是家畜优良饲料来源。”王溢介绍,和新鲜饲料相比,青贮饲料耐储存,且营养成分强于干饲料。

  虽然巨型稻具有诸多优势,但推广仍面临挑战。巨型稻植株高达近2米,茎秆格外粗壮,现有的插秧机和收割机难以适配。“从插秧到收割的主要环节,目前仍需依赖传统人工作业。”江北镇农技人员毛小林介绍,这不仅增加了人力投入成本,也提高了田间管理的难度。 (据《四川农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