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日报

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幸福来敲门”叩响治理新篇

日期:09-08
字号:
版面:00010版:专版       上一篇    下一篇

  9月5日上午,嘉兴市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福臻社区门口,一辆白色货车缓缓停靠。车厢门打开,整齐的理发椅与镜子映入眼帘——这是社区专门为老人们“喊”来的流动理发站。“10块钱就能剪个头,理发师手艺特别好!他们隔三差五来社区门口服务,这日子真是越过越舒心了!”68岁的周阿婆坐在理发椅上,笑容里都是满足。

  这样充满烟火气的服务场景,正是“幸福来敲门”工作机制在平湖经开区创新推行的生动写照。这项机制聚焦辖区青年群体、新就业群体、网络群体、农民工群体、困难群体、特殊群体以及“一老一小”重点帮扶对象等七类人群,以精准服务回应群众需求,以协同联动破解治理难题。

  经过11个村社区的深入实践,它已成为平湖经开区破解治理难题、温暖群众心坎的“幸福密码”。

  ■ 孔玉叶 曹金凤

  精准“敲门”

  靶向破解群体的切身需求

  上午9时,福臻社区网格员王燕杰敲响时代福臻小区独居老人吴伯伯的家门。“吴伯伯,今天咋样?”老人拍拍胸前白色的“爱心按钮”,精神抖擞:“好得很!有这玩意儿,心里踏实!”

  这枚手掌大的按钮,是社区“精准敲门”破解特殊群体痛点的创新成果。2022年,社区网格员走访时发现,一位独居老人家中布满监控。“儿女在上海,全靠这个‘盯’着我。”老人的无奈道出独居老人的普遍困境。福臻社区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不少,如何为他们构建触手可及、即时响应的守护网,成为社区治理的紧迫课题。

  社区迅速行动,组织力量逐户走访,摸排需求人群,经过多方奔走,成功推出“爱心按钮”公益项目服务。这个轻巧的白色按钮,内置北斗定位,可随身佩戴。触发后,警报直联网格员手机与物业中心,实现“一键即达”。经过摸排,首批12位独居老人率先用上了这份守护。

  今年6月,警报在王燕杰手机和物业中心同时响起,信息显示福臻小区孙伯伯紧急呼叫。王燕杰第一时间拨打电话确认,但无人接听。王燕杰与社区同事立即飞奔前往。得益于日常走访建立的信任,孙伯伯先前已告知备用钥匙位置。开门后,只见78岁的孙伯伯因腰部剧痛摔倒在地,动弹不得。“孙伯伯别慌!”王燕杰安抚老人,同事立刻联系其子女和社区卫生服务站。

  高效响应的背后,是社区依托14个大网格、55个微网格构建的敏锐感知网。网格员在每一次敲门、巡查中,捕捉着最真实的需求。他们“听见”了因车祸致残的单亲妈妈张女士就业无门的焦虑,社区及时介入助其找到新岗位;“听见”了青年丰富精神生活的呼声,“青年夜校”的瑜伽、太极拳等课程应运而生;“听见”了双职工家庭对丰富孩子课余生活的需求,“家门口青少年宫”点亮,硬笔书法、创意美术等课程惠及850余名孩子。

  精准的敲门声,叩开的是一扇扇需求之门,温暖的行动抵达的是居民心坎,构筑的是福臻社区坚实的幸福基石。

  协同“敲门”

  织密多元主体联动的

  治理网络

  傍晚,北墅社区网格员沈权与社区民警宋定官在中南花园小区巡逻。3号楼突传激烈争吵:“你家空调漏水泡坏了我家的天花板,必须赔!”某单元三楼张先生对二楼租客喊道。租客则辩称刚搬来,非其所为。

  两人迅速赶到现场。“别急,我们解决。”沈权一边拍照取证,一边安抚双方情绪。宋定官则联系物业调水管图,同时查询房东信息。房东赶来后,经协调,三方最终达成解决方案,一场潜在冲突在“警格+网格”协同下化解。

  这正是北墅社区协同“敲门”的日常。北墅社区地处城乡结合部,呈现多、散、杂的特点,老年拆迁居民比例高,辖区内有5个安置房小区、106家企业,情况复杂。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北墅社区创新组建“1名社区民警+1名网格员”的联动队伍。

  “网格员熟悉情况、善沟通,但调处矛盾有时缺‘硬约束’。”沈权坦言,以往纠纷常陷入人情僵局。如今,网格员通过与警务人员配合,并借助其资源协调能力,可以有效推进矛盾纠纷的解决。如今,这支队伍每周联合走访两三次,聚焦出租房安全排查、纠纷现场化解、特殊群体走访,让治理既有温度又有力度。

  大学生小王与二房东的押金纠纷,也是在这种协同模式下得到了妥善解决。小王因提前退租,二房东拒绝退还押金,多次协商无果后,小王向社区求助。网格员尝试电话联系二房东,均未得到回应。驻点民警通过警务平台联系到二房东后,约定时间在社区调解室进行协商。最终,二房东退还了部分押金,小王感激不已:“没想到社区能帮我把钱要回来,太谢谢你们了!”

  在北墅社区,“双‘网’驱动,三‘色’共融”体系进一步织密了治理网络。在红色党建引领下,警务力量与志愿者队伍形成强大合力。安置小区集中区域,由老党员、企业主等组成的“暖流志愿服务队”,每月定期开展免费理发、家电维修等活动。

  通过协同“敲门”,北墅社区整合多元主体力量,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治理网络,让社区治理更加高效、温暖。

  长效“敲门”

  从服务场景到治理生态的

  迭代升级

  “幸福来敲门”的深化实践,正推动平湖经开区从解决具体问题,迈向构建多元协同的治理生态。这一转变,体现在回应民生关切、关爱重点人群与凝聚治理力量等多个维度。

  就业是民生之本,灵活用工的需求在多个社区普遍存在。以西林寺社区为例,社区周边集聚了71家企业。在敲门走访中,社区网格员了解到企业招工难,而居民找活难。于是,西林寺社区搭建零工市场平台,并携手平湖市华城制衣股份有限公司、嘉兴市华鼎保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打造零工共富工坊。平台通过组织技能培训18场、结合公益集市举办专场招聘会等方式,已为48家社区用人单位发布岗位162余个,成功解决200余人的灵活就业问题。

  守护“一老一小”的行动在各村社区全面开花。如三友社区依托社会组织,将服务送上门,累计为100余人次的失能、孤老提供就医帮扶、生活照料及心理疏导,并化解家庭矛盾。在丰富儿童生活方面,社区开展的“友趣田园”自然教育、寒暑期“春泥计划”等活动,已惠及儿童205人次。

  机制的升级,离不开多元主体的深度参与和力量的整合。各村社区积极拓宽治理“朋友圈”。永兴社区创新搭建“板凳夜话”议事平台,链接网格员、青创客、技师学院教师等力量,围绕人居环境、校社联动、弱势群体关爱等议题建言献策,畅通民意渠道。为满足老年群体精神需求,社区还积极链接平湖市“长者学堂”公益培训项目,定期邀请专业老师走进社区,开展绳编技艺等特色课程。

  从单一服务到系统生态,“幸福来敲门”机制在平湖经开区不断成长,正成为凝聚民心、激发活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有力支撑,让幸福的回响深入千家万户。

  图片由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