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日报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浙江

日期:09-08
字号:
版面:00007版:思想周刊·知行       上一篇    下一篇

  提要:浙江的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紧密关联。浙江是国际援华物资输送的重要通道、策应太平洋战争的重要战场和配合盟军登陆的重要支点。广大浙江儿女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中,开展人道救援、输财助战,留下了许多生动故事。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浙江

  ■ 中共浙江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作为近代以来中国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浙江在其中发挥了特殊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浙江东濒东海,北连沪宁,南接闽粤,西通皖赣,是连接中国东南沿海与内陆地区的关键纽带、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战略支点”。同时,华侨众多是浙江的重要省情,广大浙江籍华侨组织抗日团体,开展筹赈活动,为祖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特殊贡献。

  连接中国战场与太平洋战场的战略枢纽

  浙江的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紧密关联,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宏大叙事中扮演了独特而重要的角色。

  浙江是国际援华物资输送的重要通道。上海沦陷后,宁波和温州等尚未沦陷的港口城市成为物资转运的重要口岸,是国际援华物资进入中国的重要生命线。众多物资集散于此,并通过公路、水路输送到浙赣铁路这条“东南大动脉”,转运至抗战大后方。这条通道,支援了中国的持久抗战,遏制了日本“以战养战”、速战速决战略企图的实现。

  浙江是策应太平洋战争的重要战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为震慑日军,决定对日本本土实施轰炸。靠近日本本土且便于与内地联系的衢州机场、丽水机场成为重要基地。1942年4月,美军轰炸机队在日本东京等地上空投下炸弹。作为对美军轰炸日本本土的应对,防止盟军利用中国东南沿海作为跳板反攻或袭扰其海上交通线,日军发动了旨在彻底摧毁浙赣地区中国空军基地和彻底封锁海岸线的浙赣战役。浙赣战役是日军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攻势的组成部分,其发动时间、战略目标都与太平洋战局紧密相连。中国军队在战役前期积极应战,虽最终取消决战计划,但牵制了日军兵力,间接支援了盟军在太平洋其他战场的作战。

  浙江是配合盟军登陆的重要支点。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迎来战略转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也度过最艰难的时期。在这一背景下,党中央决定在苏浙皖边建立“战略支点”。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战略决策,1943年秋,新四军第十六旅南下苏浙皖边;1944年12月,粟裕率新四军第一师主力南下浙西,随后成立苏浙军区。建立的浙西抗日根据地,使浙西和苏南连成一片,并打通了与浙东、皖南的联系,为在战略反攻时配合盟军登陆,形成“破敌、收京、入沪”局面奠定了基础。温州还被盟军确定为登陆的重要基地。为配合盟军在东南沿海的登陆计划(后因局势变化未实施),苏浙军区发起对日攻势,控制沪杭甬铁路沿线,直接威胁日军在长三角的交通命脉,牵制了日军大量兵力。

  浙江儿女的无私大爱与特殊贡献

  整个抗战期间,广大浙江儿女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中,开展人道救援、输财助战,留下了许多生动故事。

  “杜立特行动”中的浙江营救。1942年4月18日,美军实施“杜立特行动”,轰炸日本东京等地后,15架飞机未能按计划降落中国衢州机场,而是在浙江、江西、安徽、福建等地迫降或坠毁,75名机组人员在黑夜中弃机跳伞。其中8架飞机43名机组人员降落在浙江境内。包括杜立特中校本人在内的1号机组坠落在临安天目山。浙西行署青年营的一位少校确认了杜立特的身份后,将他送到浙西行署。同机组的其他4名成员,也在临安百姓的营救下在浙西行署驻地会合。3号机组坠落在遂昌、江山境内。副驾驶曼奇在下落过程中受伤,村民毛继富主动提供帮助,将他背下了山。15号机组上的5名人员坠落在三门檀头山岛东南海域(现属象山县)。新婚夫妇麻良水和赵小宝将他们藏进夹墙以躲避日军搜查,后又雇了一条舢板,避开日军的封锁线,将他们送到安全地带。其他美军机组人员也得到有效救助。浙江百姓为他们包扎伤口,请他们到家里做客,还舍财舍命地提供帮助。据统计,降落在浙江境内的43人,除3人在迫降时牺牲、3人不幸被俘外,其他37人均因得到浙江军民的救助而脱险,重返反法西斯战争前线。

  舟山渔民勇救“里斯本丸”号英俘。1941年底日军突袭珍珠港后,迅速攻占香港,大批英军及其眷属被俘。1942年9月27日,日军征用的“里斯本丸”号船满载1816名英军战俘从香港起航,驶往日本。10月1日,该船被美国“鲈鱼”号潜艇发射的鱼雷击中。日军不仅不予施救,还封闭关押英俘的所有舱口。2日,该船漂至舟山东极镇附近海面,即将沉没。部分英俘跳海自救后,日军又使用机枪、步枪射杀。大量落水英俘顺潮水就近涌向青浜岛、庙子湖岛。两岛198名渔民立即自发驾驶渔船救人,先后出动小渔船46艘65次,共从海上救起384名英俘(庙子湖渔民救起106人,青浜渔民救起278人)。被救上岛的英俘绝大多数仅着短裤背心,在海水中苦苦挣扎后,体能消耗殆尽。目睹如此惨状,渔民尽管生活困难,仍拿出有限的衣物供英俘使用,拿出本已不多的食物让英俘食用,有的还接到家里细心照料。渔民们的朴实、热情、友好,让英俘深受感动。隔日,日军5艘舰艇开抵出事海域,上岛挨家挨户搜查,381名英俘被日军搜出,重新押解上船后运赴日本本土战俘集中营做苦役,很多人没有撑到战争胜利的那一刻。只有伊文思、詹姆斯顿、法伦斯3名军官被渔民们冒死隐藏起来,并安全地护送到六横岛,接着送往浙江省政府战时驻地云和县,再辗转抵达重庆,由英政府驻华使馆接回。

  浙江籍华侨无私支援抗战。浙江是中国华侨的重要输出地,华侨人数众多。获悉祖国被日军侵略,浙江华侨挺身而出,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主办或参与编撰《南洋商报》《救国时报》《抗战报》《抗战要讯周刊》等报刊,争取各国各界对中国抗战的同情和援助。他们通过义捐、义演、义卖、认购国债等多种方式,为祖国抗战筹措军费。一批浙江华侨青年回国报考军校,加入华侨义勇军,奔赴前线杀敌报国;还有一些浙江华侨参加当地武装斗争,与侨居地人民并肩作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贡献。旅法青田华侨陈则敬提出“亡国宁肯亡家”的口号,向中国驻法领事馆领取一本100页的救国捐献单据,几天内动员百人捐金。据统计,仅1938年1至7月,旅法青田华侨就捐献118016法郎。在巴西,浙江华侨提出“消除一切私人怨仇,中国人要团结”的口号。在东南亚,乐清华侨周斌在抗大学习期满后,主动向党组织申请回到印度尼西亚,领导成立“抗日反法西斯同盟”,发展了旅印尼侨胞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瑞安华侨詹玉甫,从1937年到1946年,几乎每月捐款一次,留下了78张收据。这些捐款数目虽不大,但充分印证了浙江华侨自身还挣扎于死亡线上,却能以祖国大局为重的拳拳之心,永远值得铭记。

  从历史中汲取奋进前行的力量

  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外交场合多次讲述“杜立特行动”和“里斯本丸”号救援事件的故事,指出“血与火铸造的中美两国人民友谊一定能够代代相传”“中英两国人民在战火中结下的情谊永不褪色,成为两国关系的宝贵财富”。

  深化交流,架起国际交往的“连心桥”。对“杜立特行动”和“里斯本丸”号的救援,核心力量都是浙江普通民众。这种跨越国界、基于人性光辉的救助,建立了超越政治的国际友谊。建议加强与美国“杜立特突袭者协会”“杜立特突袭者后代协会”和香港“里斯本丸”协会等团体的联系。丰富衢州与美国雷德温市缔结友好城市内容,以相关历史为切入点,将互帮互助作为友城合作的核心叙事,共同开展“市民互访”“历史寻踪”等活动,并在经贸、科技等领域开展交流。支持有关研究机构深入开展史料挖掘、口述历史、联合展览等活动,促进基层民众的直接互动。

  讲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的“真善美”。浙江儿女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卓越表现,在当时极大地改善了国际舆论对中国战场的看法,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善良、勇敢和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团结。建议以相关事件为蓝本,打造一批高传播力的国际文化产品,比如,可借鉴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在英国上映引发轰动的经验,推动反映“杜立特行动”中国营救等相关纪录片在美国播放。向美国、英国等国的博物馆捐赠相关实物和档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遗产”等框架下,推动“里斯本丸事件档案”“杜立特行动浙江救援档案”“海外华侨抗战捐款档案”等联合申报工作。用数字技术活化历史IP,运用VR技术还原有关历史场景,接续讲好故事,确保在历史和现实的交汇中有“共鸣”、能“共情”。

  凝聚力量,奏响“侨助共富”的“大合唱”。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包括浙江华侨在内的全球华人勇敢站了出来,与国内民众并肩战斗,展现了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的强大力量。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新征程上,建议进一步发挥好浙江“重要侨乡”的优势,引导广大华侨积极投身到共同富裕建设中来。支持青田、文成等侨乡建设侨史共富馆,通过陈列抗战捐赠史料与现代侨资项目成果对比等内容,肯定其历史贡献,激发海外侨团和华侨华人爱国爱乡热情。构建“共富联合体”,发挥“侨资”优势引资引智、凝聚“侨爱”力量帮扶纾困、汇聚“侨善”品牌助人扶志。深化“侨助工坊”等建设,汇聚侨胞侨企等侨界力量,邀请外籍创业者、留学生参与“共富工坊”市集运营,带动乡村产业提档升级、培育新兴业态。